深化教育改革 促进教育发展

——五谈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年前,我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逐渐步入了正轨,呈现出一派生机。但是,原有教育体制的弊端还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政府对学校仍然包得过多,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在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中,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根本出路的辩证关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指明了方向。

      以改革促发展,就要从体制改革入手,理顺关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教育体制与经济社会实际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体制改革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任务。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大系统工程。80年代中期在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时,就开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这一期间,邓小平同志多次听取关于教育的汇报,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构想和一些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当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时,他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我看是个好文件。现在,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党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制定了到本世纪末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推向深入,近十多年来,初步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办学新体制,确立了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非义务教育招生缴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改革促发展,就要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放在突出位置。邓小平同志十分关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关心的是教育思想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他曾经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还反复强调,“学校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有的国家中小学质量差,吃了亏。”真是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在邓小平教育理论中,不仅教材建设、高校科研、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考试和评价制度等与教育质量相关的论述相当丰富,而且改善政府宏观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投资效益等方面的思路也非常明确和具体。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有了长足进展,教育质量水平和办学效益也都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充分地证明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巨大实践指导意义。

      以改革促发展,就要加强教育立法,坚持依法治教和依法办学。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任十年总书记期间就曾经亲自主持制订了教育法规性文件——“高教六十条”;80年代初,在他的全力倡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此后,我国陆续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及一系列教育行政法规,我国的教育事业走上了依法治教和依法办学的正确轨道。 对于包括教育立法在内的法制建设的进展,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给予充分的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在邓小平教育理论以及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有关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论述,对于我国教育法制的建设,起了行动指南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回首20年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程,重温邓小平教育理论,令人倍感亲切。展望21世纪,党的十五大已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任务必将更加繁重,只要我们坚持用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行动,实事求是,锐意改革,一定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迎来一个中国教育振兴的新纪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