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的必然产物,特别是二战后,各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为各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部门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展了广泛的实践,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仍取得了大量经验。分析他们的实践,可以为我国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 1 国外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较具代表性的有前苏联、德国、法国、菲律宾等国家。他们分别代表了几种类型和模式,我们称之为:苏联东欧模式、北美西欧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 (一)前苏联进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前苏联在1997年1月, 通过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立法纲要》,其中规定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儿童和青年进行符合现代化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要求的普通中等教育,使学生具有广博而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具有不断增加自己知识的愿望和独自充实与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要求“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进行劳动教学、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和公益劳动过程中……按照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对学生实行综合技术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指导。”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互作用并积极探讨在合理安排劳动教育和生产劳动的条件下,提高掌握科学知识的质量问题,以便实现中等教育一方面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另一方面为国民经济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的双重职能,这是前苏联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出发点,为此,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劳动教育。 其中主要包括:①开设劳动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要求,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让学生参加学校实验园地的手工制作和作物栽培(每周 2小时),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和劳动观点。进入中学阶段,则在学校教学工厂、服务性劳动工作室劳动,甚至完成企业定货任务(每周2小时)。 到了高年级(九至十年级)学生主要在校际教学联合工厂和学校挂钩工厂参加生产劳动。②实行新的劳动教学大纲,如“技术劳动大纲”、“农业劳动大纲”、“技术创作大纲”、“农业实验大纲”、“服务性劳动大纲”等,使劳动教育正规化。③注意扩大和加强劳动教育和普通教育课程的相互有机联系,把普通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既要依靠科学的概念自觉、合理地完成劳动活动,同时又使劳动成为巩固理论知识的手段。④劳动教育中贯穿综合技术教育的原则,劳动教育必须服务于培养学生具有综合技术的眼界,掌握关于劳动对象、手段、过程的基本知识,形成一般劳动或某种专业劳动的基本技术。 (2)进行职业指导, 以解决普通中等教育同就业市场的结合问题。根据一些校际联合工厂的调查,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根据在校际联合工厂获得的专业继续学习或选择职业的。 (3)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劳动。 如学生农业生产队(农村中学劳动的基本形式)、学生工业水产队、林业队、维修队、绿化队、劳动休息营等。这些组织形式的劳动,主要利用暑假进行,为期2—4周,每天劳动4小时,学生自愿参加并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 (4)积极开展课外、校外活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从而对他们将来自由选择职业起到良好的作用。 (5)加强综合技术教育。 《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立法》中明确规定:“苏联普通中等学校是对儿童和青年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为此,①强调和加强教授各门普通教育课程的综合技术方向性。②加强劳动教育的综合技术方向性。③加强学校同工业企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相互联系。④强调综合技术教育必须严格遵循教学论的原则。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独立扩充自己的知识,在科学和政治情报的激流中辩明方向,这是综合技术教育的重要方向。 (二)德国实施劳动教育的情况 德国教育承袭了德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学校分为三类:一是主要学校,即普通学校;二是完全中学,是为上大学作准备的学校;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实科学校,又叫中间学校,它也教授普通学校的课程,但比较注重实践。五十年代,德国在普通学校里就实行了基本的技术经济教育,采取了“学生参加生产和经济工作”、“经济与教育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了要在普通学校里加强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活动的基础教育。德国的劳动课主要设在普通学校,即主要学校,劳动教育课具有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使学生走上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完全中学也对学生进行生活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校为学生开设劳动课、劳动技术课、劳动学和社会学课。当然,这些课不是职业教育,也不是为将来从事职业工作服务,完全是为了解社会和生活。 (三)法国实施劳动教育的情况 1977年以来,法国青年失业人数不断增加,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在校青少年的职业教育,举办企业实习培训班。这是作为面向生活的教育制度的开放政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解决教育与就业相脱节的办法之一。1981— 1982年,结合普通教育, 让中学生在55000 多个企业实习班中接受培训,取得的基本经验是:青少年接受普通教育的时间越长、基础越好,插入专业教育的时机也就越成熟。因此鼓励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专业教育,在高中课程中设置更广泛的高度专业化的选修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