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对应试教育弊端实行改造的重大命题

——论成功教育主旨“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命题的科学价值——及实践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贺师礼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成功教育的主旨是“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这也是它的本质特性,成功教育的这一主旨和特性,是它区别于现实教育中大量存在的旧教育思想、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是它与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影响发生明显对立的地方,而正是这种区别和对立,显示了成功教育自身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其所具有的强盛的生命力。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种陈旧的教育思想、陈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种教育思想认为,在中小学校中,产生出一定数量的学习失败者(俗称为“差生”)是一种正常现象。国外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小学教育中,随着教学进程向前,会产生出一批“差生”来。这种差生在数量上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认为这种现象符合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曲线理论,所以差生的产生,乃是一种不可违抗科学规律的表现。在国内,虽然没有这种‘正态分布’曲线的差生理论。但认为在现实的中小学中,产生一定数量的差生是不足为奇的,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其数量和比例,视各中小学不同条件而定。有的可以很小,少于三分之一,乃至接近于零(如在重点中学)。有的则可以很大,乃至超过学生总数三分之一的一倍以上(如在薄弱中学)。由于差生是学习过程中的失败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差生和学习失败者成了同义语。成功教育理论认为,在实际教育中,必然产生出差生和学习失败者,乃是这种旧的教育观念所造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也是实际存在的旧的教育方式所必然出现的后果。成功教育提出的“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教育思想和实施方略,与这种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实践已经证明,这种“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方略的实施,是对上述旧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重大改革和改造。凡实施“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改革的地方,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全方位地改变,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建立起来了,差生产生的条件被削弱和铲除。所以差生停止产生,旧的差生得到了转化,学习上的失败,转化为学习上的人人成功。

      成功教育对于应试教育及其弊端和影响,更是具有强烈的对立性。应试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中的一种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在我国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这种应试教育和应试教育现象。所谓应试教育,就是在教育指导思想上,把追求升入重点中学的学生所占学生总数比率(简称为升学率)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唯一目标或主要目标。然而,由于重点中学的入学人数,一般只占小学、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几分之一,在数量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这种升学率的高低,就被学生、家长、社会、学校,乃至教育行政部门视为学校质量高低,学校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或主要标准。这就自然地促使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提高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或根本任务,从而造成了基础教育中教育目标的扭曲。而升学率高低是经由升学考试后加以测量和统计出来的,因此,这种升学考试成绩好坏,就成了升学率高低的决定环节。于是又把整个学校教育的实际措施,转移到应付升学考试的轨道上来,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的成功,以达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实现。这样就造成了整个学校教育措施的扭曲,把整个学校教育变成了应付升学考试的教育,变成了为争取获得高升学率服务的一种教育。这样,就把整个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或在整个教育中产生了应试教育的现象。

      正是因为应试教育把升学考试成败作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成败的唯一标准,它自然地规定了升学者为成功者,未能升学者为失败者。于是,这种应试教育在造就了少数升学成功者的同时,却铸造了大批升学的失败者,这些升学失败者,在应试教育的标准看来,当然也就是学习失败者。这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严重弊端。它给一大批少年儿童的幼小心灵中,带来了失败者的心态和失败者的情绪,这种心态和情绪又被带到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学校中,带到社会上,散发出消极的影响。成功教育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主旨,与这种应试教育弊端和影响相对立。它通过自身的实践体系,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从而反其道而行之,制止和预防了在基础教育阶段中产生失败者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应试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改造,对它的弊端和影响进行了限制和消除。所以,成功教育及其命题:“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是改造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和必要的途径。

      在这里,我们还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有此必要吗?”提出这一问题的依据是:“我们的教育如能达到了大多数人的成功,就已经实现了大面积提高。即使有少数人失败,也不会影响大局成功这一基本状况”。另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基础教育中,集中力量加速培养一批成绩优良的高水准的学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利的,即使因此而多产生一些学习失败者,也是值得的。”

      让“所有人”,即“每个人”,而不是让“部分人”,或“多数人”获得发展的成功。可以说是一切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的共同追求。马克思在谈到未来社会的构想时,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全社会成员”,“社会全体居民”,“每一个人”、“所有人”的语句。如他说:“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所有的儿童由国家机关提供公费的教育”等。所以,让“所有人”,而不是“部分人”,获得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社会进步的标志。

      在当今时代,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提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号召。是否可以提出不是“全民族”素质提高,而是全民族中的部分人或大部分人的提高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为了全民族的繁荣幸福。决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民族的繁荣幸福。建设现代化又是靠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而不是靠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民族素质的提高。唯有这样,才能有我国社会的全面繁荣,各民族人民的牢固团结,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体人民中每个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