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及提高

作 者:
孙芳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加班加点、补课补缺的耗时低效的做法更是需要摒弃的。时代要求我们构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效率?怎样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近年来,关于这些问题的论述时有面世,然而,迄今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方面,始终缺乏定量的、可行的分析,使得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处于模湖状态,影响了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这里,笔者拟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加以数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

      研究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应搞清什么是效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②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我想,我们可以遵循第二种解释,把课堂教学效率定义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完成的教学量。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S

      P=──

      T

      这里,P代表课堂教学效率,S代表教学量,T代表教学时间。 下面,我们来做具体分析。

      (一)教学时间。提到教学时间,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统一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其实不然,在评价课堂教学效率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T=T[,1](课堂教学时间)+T[,2](课前预习时间)+T[,3](课后复习时间)

      因为课堂教学是以一定的课前预习为基础,课后复习为补充的,三者之间是整合关系。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合理的设计,不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占用许多时间进行预习、复习。在评价课堂教学效率时,如不将这些时间考虑在内,则无法反映出真实情况,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所以,教学时间应是课堂教学时间、预习时间和复习时间之和。对预习时间和复习时间的实际测定,可根据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和复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为标准来计算。

      在分析教学时间时,还必须单独考察一项三级指标,即包含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内的有效教学时间。所谓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用于使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那一部分时间,合理使用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通过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调控,可达到促使教师不断自觉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一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其有效教学时间所占的比例也一定是最大值。其测定公式为:有效教学时间等于所有用于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之和。

      (二)教学量。关于教学量,首先应澄清两种相互区别的概念,即应有教学量和教学过程中真正完成的实际教学量。“应有教学量”一般是指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教学时数来确定的每堂课应有的教学内容的量:“实际教学量”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掌握到的预定的教学内容的量。在评价课堂教学效率时所提到的教学量显然应该是后者。由于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在学习上总是存在差异的。同样的时间内,由同一位教师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受益程度是不同的。那么,在评价课堂教学效率时怎样确定教学量呢?笔者认为,它等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所掌握的教学内容的平均值。即:

      L

      S=──

      X

      其中,S为教学量;X代表学生人数;L代表X名学生所掌握的教学内容之总和。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将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学习成绩等因素将全班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在计算时,每个层次随机选取若干名代表。

      其次,将教学内容分解。即将预定的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指标,制定指标时要求:①要清晰,对每一个指标的描述要清晰明确,具备可测性;②要兼顾,不仅要考虑知识能力达到的程度,还要体现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③难易程度要统一,对每一指标都要根据其难易程度确定难度系数。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说明,不难得出结论,用数学的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进行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一问题尚在探索之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加强认识。必须认识到,由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一味地挤压占用学生休息、娱乐和活动时间,进行补课补缺,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培养和形成,严重阻碍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制约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学生学习成绩、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

      2、政策引导,完善评估体制。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将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项指标,杜绝以考试成绩论质量,以升学率定高低的单一的、片面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教学质量时,重视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比较分析。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督促学校和教师遵守正常的课时安排,真正在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