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其实,大学教育也有一个从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尤其是本科教育,这种转轨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事实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本科教育已向素质教育趋近,专业教育开始延伸到研究生教育阶段。早在十几年前,美国就有一些教育家提出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当有一种新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有较高素养的人。大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象征,亦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反映。 那么什么是“素质”呢?有两种界定:一种解释为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及大脑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又叫遗传素质,或天赋。传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三要素: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另一种解释认为素质是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人在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下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我们现在讲的素质,主要指后面这种素质。 就学校而言,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问题,其实质就是人才培养目标问题。而培养目标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故人才素质要求是高等教育的办学者、管理者都应重视并研究的问题。没有对人才素质问题的认真研究,就无法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培养目标。 根据讨论问题的需要,这里我们把高层次人才界定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当然,关于人才的这个界定确有偏颇,但以接受教育的程度来界定人才也不失为一种最简单直观的办法。大学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故其培养目标也包含了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涵盖在如下三方面: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外语及计算机等工具运用能力方面的要求。此为大学培养人才的一般性要求。由于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作为传播高等教育的大学是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教育机构,故大学应当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自然要对培养目标发生影响并使其具有相对不变性。然而,教育具有的另一特性是其发展性,即教育是不能一味重复过去的,尤其是与时代脉搏密切相合的大学教育更不能简单地复制过去。古人曰:时移治不易者则乱。鉴此古训可以说:时移教不变者则退。我们正处在一个时空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空对我们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的素质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而明确高层次人才的素质要求,我们有必要对业已变化的时代特征有所认识。 (一)冷战的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为抢占21世纪的经济、科技制高点,并借此占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席,全球的竞争日益加剧。然而这种竞争与以往任何时期不同的是,它以合作为前提。即世界经济一体化从50年代末的一种理论观点已经上升为冷战结束后的战略行为,民族经济之间越来越相互依赖,一国、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取决于他国、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联合国提出了“消除以不平等、控制、依附、狭隘私利和支离破碎为特征的国际经济制度,用一种建立在公平、教育平等、相互依存、互利和国家之间合作之上的秩序取而代之”的新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国际经济关系中超国家力量的作用越来越大。譬如,不少国家为缓和国内供求矛盾求助于世界市场;为缩小储蓄与投资差额而求助于国际间资金流动;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而求助于海外直接投资;为有助于吸收发达国家的过剩生产力,发展中国家加强了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从而扩大了世界市场的规模;而发达国家为扩张经济的需要,亦加强了国际投资和海外生产及产品出口。以区域为核心的经济集团化及以国家类别为中心的经济政策协调也得到了加强。如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泛太平洋地区经济圈的形成,西方7国及发展中77国集团、东盟等, 竞争和合作成了国际关系事务中的重心。这种国际趋势的出现,对我们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挑战。日本较早就提出了“国际人”的人才培养要求,美国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知识和国际经验的人才要求。 (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亦带来了社会的危害。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政治昌明的影响力,成为主宰世界的不可替代的力量。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带来了知识领域的深刻变化,其特点是大量新知识的产生导致了信息社会的到来。其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工业结构调整、改造的渗透,使经济的竞争演化为高科技的竞争,从而使高科技产业得到极大发展,而这一变化必然导致就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对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人亦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再就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信息处理的电脑化社会,而生产的电脑化、管理的电脑化、社会服务的电脑化、个人的电脑化,则彻底改变了人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学习方式。然而,问题是随着科学技术改造自然、造福社会能力的增强,其破坏自然、危害社会的能力也随之增加,在我们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社会推上一个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使我们具有力量改造、控制、战胜、利用自然而自豪之同时,我们又不能不看到科学技术无限制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难以控制和战胜的直接危及到人类未来的新的隐患和灾害,这使人们受科学技术发展所鼓舞的情绪受到影响,甚至有不少学者和年轻人走向相反的认识:“技术可以导致倒退!可以使资源枯竭、城市人满为患、军备竞争无休无止,直到一切灾难降临人间。”也有人说:“这个世界不是毁在几个不懂法的流氓手里,而是要毁在科学家手里。”我们虽然不能完全苟同这一偏颇的态度,但是上述议论也非危言耸听,日本地铁毒气事件的技术制造者们不就是掌握了高技术的博士、工程师们吗?因此,现代人确实要对自己所处的危害形势及如何正确对待高科技进行深刻的反省,从而使科学技术能向真正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按道德的规范和规则发展,任何超出伦理和法律范围的科学技术都可能给世界带来危害。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对高层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必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