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症结:发挥教育理论研究服务功能之关键

作 者:

作者简介:
冷余生 湖北大学教科所 武汉 430063

原文出处:
上海高教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理论研究为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服务(以下简称服务)的问题,是关系到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要不要服务的问题上,虽然认识还有待深化,但应当说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然而在如何服务的问题上,却存在着大量的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理论研究服务功能的发挥。本文就怎样才能发挥教育理论研究服务功能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服务过程的四个要素

      我们研究服务问题,首先应当明确,服务作为一种范畴和过程,它的内涵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的方向及要领,将认识引向深入。

      我认为服务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一是服务主体,二是服务对象,三是服务中介,四是服务环境,其核心是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服务中介与服务环境是服务活动所必备的条件。

      从教育理论研究为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服务这一特定关系出发,显然,教育理论研究是服务的主体,教育实践是服务的对象。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就不难发现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还有各自构成的要素。就服务主体而言,必须具有的功能及承担这种功能的载体,即研究人员与研究机构。就服务对象而言,则必须具有接受服务的需求及其载体,这种载体从机构讲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从人员讲是管理决策者与广大教师。

      服务功能由服务主体的属性所决定,它应有利于服务对象,能够构成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正是这种服务功能与服务需求的一致性,实际上也是一种供需关系。如果供需一致,服务活动就会比较顺利,效果也会好。如果供需脱节,不论出于哪一方面的原因,服务活动就会受阻,自然效果也不可能好。教育理论研究作为服务的主体,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归根到底是由其功能能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言的,这也正是服务对教育理论研究之所以重要的根本原因。

      服务中介,是指在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起沟通作用的各种中间环节,是服务活动过程必不可少的内部条件。服务环境是指制约服务活动的外部条件,包括整个教育系统的状况乃至国家的政治、经济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决策体制、经济条件与学术环境。

      分析可见,服务能否顺利展开并富有成效,是由服务需求的程度,服务功能发挥的程度,服务中介健全的程度及服务环境有利的程度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决定的。

      二、当前服务问题的症结何在

      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不到20年,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它始于服务的需求,并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发展,不论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改革方面,还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毋庸讳言,目前的服务状况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其主要问题是在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之间,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着梗阻与相互脱节的现象。服务的一方认为不是不愿服务,而是使不上劲,或者使了劲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被服务的一方面则认为理论研究脱离实际,派不上用场,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理论研究要为实践服务,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这个道理似乎都懂,但在实际关系上却是若即若离。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育决策体制尚未完全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长官意志与经验决策的阶段,这就大大抑制了教育决策对教育理论研究的需求,即令存在某种需求,又往往是把理论研究作为对既定决策解释、宣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决策的根据或条件。

      二是作为服务主体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存在某些先天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科基础薄弱,缺乏独立意识及面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深入探究、敢于直言的学术风气,乃至往往将“跟风”当服务,在这种状况下,研究成果的价值及其对实践的影响也就十分有限了。

      三是没有认真研究和解决服务中介问题,这使本来就存在的隔膜不仅没有得到沟通和调节,反而使距离拉大。

      正是由于服务需求和服务功能的发挥两个方面的不足,加上中介不畅,故造成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相互脱节和梗阻的局面。因此如何增强教育理论研究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教育决策体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服务对象对服务的内在需求;认真解决服务中介环节的问题,便成为目前改善服务状况的症结之所在。

      三、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

      要使教育理论研究的服务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使服务功能与服务需求达到一致,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的关系,也就是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界是由其研究任务的不同所决定的。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是揭示教育现象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获得对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它为教育实践所提供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科学解释及发展趋势的预测,而不是提供实践的方案。这种科学认识虽然来自于教育实践并是教育实践所必须,然而从服务的意义上讲却是间接性的。教育理论的应用研究与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不同的是,它的任务是将科学认识的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设计思路和方案,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

      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出发,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是对教育固有规律的认识,而教育理论的应用研究则是对教育的改造与创造,两者之间,一方面具有不可取代性,同时又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因而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是绝对必须的。但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存在的主要倾向是对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忽视。从现象看,基础理论研究有“四难”,即立项难、经费难、坐冷板凳难、队伍稳定难,而实质性的问题则是对基础理论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在解决教育难点的问题上,这种倾向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面对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像经费严重短缺、普教片面追求升学率、高教质量滑坡、德育有效性差等重大难题,往往是绕开对问题本质及成因的实事求是的深入探究,脱离教育基本原理的指导,就事论事地开“药方”、作决策,不仅使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且在某些问题上违背教育常识,对教育实践产生误导。其实,解决难题还不在于其本身的难度,而是难在实事求是,难在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的结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