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佟勖功 李梅 李灿明 长春社会科学院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近年来,为了推行素质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实践上,也有突破性进展。尽管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纠正起来却又十分困难。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有的地区甚至愈演愈烈。这说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并没有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一、“应试教育”是传统教育,它集中地反映了旧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设置学校最早的国家之一。奴隶社会初期,就出现了中国官学的雏型;西周时期,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有了小学和太学,形成了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六艺教育;西汉时期,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而且要“数考问以尽其材”。太学每年考试一次,成绩优良者可以任官,成绩低劣者勒令退学,从此,我国开始实行淘汰式选拔教育。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墨义、试帖、策论等无不贯穿儒学的思想。同时,为确保入选者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与封建国家的需要一致,从而有可能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封建统治者利用“学而优则仕”的政策,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引上了“读书做官”的通道,亦裸裸地推行“应试教育”,并以此来培养、选拔封建统治人才。

      19世纪中后期,清光绪废除科举制,推行学校教育。当时的学校教育,是照搬欧美和日本的。而20世纪以前欧洲的传统中学是世界各国中学的支柱,传统中学唯一的宗旨就是升学,是“为升学而教育”、“为教育而教育”。比如英国的文法中学和德国的文科中学都是传统中学,是贵族学校,开始时学校主要培养神职人员,后来主要培养绅士。这类学校明文规定“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陶冶心智,培养理性,使学生成为‘有教养’的绅士。”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类中学才改变培养目标,承担起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渊远流长,根深蒂固,沿袭至今。

      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认识过程

      建国以后,传统的办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建国以后的近50年间都在端正办学思想,纠正“应试教育”的错误,但都没有真正纠正过来。端正办学思想,改革“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大约经过四个认识阶段。

      (一)接管旧学校,改造旧教育。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建国以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领导权和对旧中国教育进行彻底改造的问题。解放初期,城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公立、有私立,有教会办的,也有国民党特办的,还有少数是社会知名人士办的。解放后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派革命干部参加学校领导工作,在中小学建立了党的组织,保证了党在学校的领导。同时,取消了旧学校法西斯式的训导制度,取消了国民党的《党义》、《公民》、《童子军》等反动课程,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学生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革命人生观教育。办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接管旧学校,改造旧教育,解决了教育领导权问题。但是,“为升学而教育”的办学思想没有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改变,学生负担过重,影响身体健康。毛泽东同志出自对旧教育摧残学生身体的深刻认识,1950年6月和1951年1月两次写信给教育部,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指示学校校长要注意学生健康。

      (二)减轻学生负担,改进学习方法。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发展。旧社会只有极少数人能上大学,解放以后,学校向工农子女开门,世世代代目不识丁的劳动人民看到自己的子女不但上小学、中学,而且可以上大学。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促进了全国科学文化水平的大提高。劳动人民子女上大学虽然优先录取,但也要经过层层入学考试选拔,这样“应试教育”思想扩展到全社会。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升学愿望日益增强,一直存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在1954年以后,情况更为严重。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的课外作业繁重;第二,考试过多;第三,某些学科的教学超出教材大纲的范围;第四,有些学校不按教学计划的规定,随便增加上课的节数时数。为了克服学生过重负担,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的指示》,提出改善教材和考试方法等六项措施。这时已经开始认识到学习负担过重与单纯的升学教育有关,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培养。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我们党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方针。以后,在中小学中一直进行规模较大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试验: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