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主要趋向

作 者:
柯森 

作者简介:
柯森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教授(510631)。

原文出处:
现代教育论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本世纪最后的一个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一段时间里,教育科学研究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变化与发展有哪些?其发展的整体趋势又是怎样的?这无疑是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变化与发展既是一个世纪的总结,又将对教育科学研究新纪元的启动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依据教育科学研究近年来的变化与发展及其未来方向,对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国际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些概括与展望。总的来说,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国际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在研究的目的论上,“研究--发展”的思想极占主导地位,同时,“研究--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强烈的趋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研究--发展”思想一直在教育科学研究目的论中占主导地位。这一思想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有关问题,从而使教育及其相关理论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显然,教育科学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它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科学技术所抱的期待主要地也是希望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促进发展。这也是“研究--发展”的思想在教育科学研究目的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客观基础。可以设想,在整个90年代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研究--发展”仍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与此同时,通过研究来导引和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进而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转变,也日益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的“研究--发展”和“研究--创新”的思想不仅反映在各主要国家的教育科学研究规划或计划中,也具体地反映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有关课题与项目中。近年来,各主要国家普遍重视对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此外,对新的教育模式与学校形态的研究也逐渐成为近年来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例如,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资助在100所学校里进行实验研究,探讨高新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试图创立新的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与学校形态;由美国前总统布什倡议成立的“美国新学校发展公司”(NASDC)已把研究与设计新型美国学校的合约批给7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设计组,让他们依据新的慨念去设计新型学校,并在有关的社区进行实验,等等。这些教育反映了教育科学研究日益重视促进教育发展与创新的趋势。

      二、在方法论上,教育科学研究更加重视方法的系统化和综合化。教育系统内部组织结构及外部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学科的探讨才能较好地解释教育现象和解决有关的教育问题。因此,多方法与多学科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则是在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学科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强调多种方法的系统化和多学科探讨的综合化。突出的表现就是在研究教育问题时重视了系统分析与综合研究。例如,对教育损耗问题的研究,过去研究者可能只要描述现象及陈列原因就差不多了,而现在,则更多地对造成教育损耗的多方面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尽可能确切地界定各种因素在造成教育损耗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教育损耗形成的机制。当然,这样一来,研究的难度和深度增加了。显然,在新的时期,要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研究者就不能企求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式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三、在研究的手段方面,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注重运用高新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更新传统的研究方式,使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检索的过程变得更为有效和达到更高的水平。借助于电视、录像和计算机等设备,传统的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正变得更为有效,计算机的普遍运用正在使追踪研究和大样本调查的统计分析处理变得更为简便而精确,比如美国每年进行的“卡普/益洛普教育民意测验”的统计处理与分析越来越精确而及时;交互网络的不断扩大和联线服务范围的扩展也使研究者可以更有效地获得资料和进行交流乃至合作形成研究成果。在我国,一些教育研究机构与实验学校或相关单位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已经实现,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大规模测验和调查已成为一种新的引人注目的研究途径。即使是历史性研究,运用现代研究手段,也有助于资料处理和建立分析模型。显然,在跨世纪之际,教育科学研究同其他的科学研究活动一样,正在逐步进入信息技术时代。

      四、在研究的重点上,教育科学研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宏观研究得到了较多的研究资源;在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之间,应用性研究普遍受到较多的重视。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各类研究在整个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例如,相对于微观研究而言,宏观研究与教育的整体发展与变革的关系无疑要密切一些,涉及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在教育研究中自然占主要地位,并对整个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在教育科研规划或计划中往往受到较多的重视,政府或有关方面也倾向于投入较多的资源去推动宏观的研究,以便解决有关的问题。第二,研究对现实需求的适应性。比如,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前者旨在建设科学知识的组织体系,并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实际价值的结果,后者则旨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建设科学知识的组织体系的目的只排在第二位。二者在指向和功用方面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它们在现实需求方面也就有所不同。基础性研究对于教育科学体系的建设和对应用性研究的规范有重大的作用,但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迫切性就变得相对有限;相反,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这同政府、学校乃至教师的需求都有更直接而密切的联系,由于需求面较广,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就较高。以往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研究要取得成功和产生影响,必须考虑直接应用的可能性。尽管对于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哪一种更有价值的问题,教育研究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论,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近年来的大多数教育研究基本上是属于应用型的。这说明,现实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向。第三,资源的相对有限,使有关方面和研究者倾向于把有限的的经费等资源投入到相对宏观而又与实际需求有密切关系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上。由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以及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提高等原因,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本一直在上升。相对而言,教育科研经费的增长是缓慢的,在一些国家里甚至有所减少。因此,在教育科研资源的使用方面实行倾斜,便成了近年来各主要国家普遍采取的“策略”,美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就出现了向各优势研究中心集中的趋势,重要的研究课题和资助都落入这些优势研究中心之手。比如,在比较教育方面,过去全美得到国家资助的重点课题有二十几个之多,而近年来每年只有几个,主要由哥伦比亚大学或芝加哥大学这些比较教育的研究中心承担,显然,这未必是一种积极的变化,但却是现实。在我国,研究课题也有重点资助课题与一般课题,甚至还有自筹资金的课题,这也是基于现实条件与现实需要而作出的一种倾斜。这种倾斜政策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相应地形成了教育科研重点的变化趋势。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变化趋势并不意味着基础性或微观性的研究将受到忽视。实际上,它只是一种在相对意义上所作的区分,以及在人员和经费等资源分配方面作相应的安排或选择而已。例如,基础性研究由于其理论性及对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等特点,自然主要是由大学里的学者和专家来承担,而重大的应用性研究则主要由专业研究机构与有关方面一起联合实施,相对微观的应用性研究则由专业研究者或实际工作者分散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