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字学的现代转型与学科发展
黄德宽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人文学术大都经历了现代转型发展,文字学从传统“小学”向现代学科的转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小学”中逐步分立、以汉字形体研究为中心的体系的构建,古代汉字学、近代汉字学和现代汉字学等分支学科的形成,以及体现基本理论的名词术语系统的创立,是文字学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展现了文字学转型发展的历史进程,代表了文字学学科建设的持续进步。总结文字学现代转型的经验,其历史动因为:(1)西方语言学的引进以及不同民族语言文字的比较互鉴拓宽了研究者的理论视野,(2)历代文字的考古发现深化了对汉字的认识,(3)文字学研究由服务于经典释读逐步拓展到汉字本体的全方位研究,(4)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研究方法;其局限为:(1)对如何处理好传统学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还存在认识偏差,(2)接受西方现代语言学影响时有些研究脱离了汉字实际,(3)对汉字发展史和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系统,(4)各分支学科发展不够平衡。新时代的文字学研究,要不断增强现代学科意识,努力突破转型时期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水平,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确立现代文字学的学科地位和学术价值。
《语言战略研究》,2024.2.5~14
临床语用学研究的交叉视野与融合方法
黄立鹤 姚权
临床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语言学分支学科,承担基础性描写、机制性阐释和应用性诊疗三大学科使命,具备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临床语用学结合语言学内部的多层视角,刻画语用障碍表现的特征规律;与外部其他学科交叉,衍生出认知语用、神经语用维度,阐释语用障碍的发生机制;与社会语用、心理计量、认知心理等多个其他学科相结合,实现语用障碍的评估诊断和干预治疗。在新的发展阶段,临床语用学的学科视野拓展与知识体系构建主要通过结合神经生理实验、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方法等得以实现。建立学科交叉的研究视野和融合性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深化临床语用学的学科内涵,还可提高语言学服务临床实践的质量,兼具学理意义和应用价值。
《外国语》,2024.2.19~30
网络新兴增量表达的结构类型、演化路径与媒介动因
谢晓明 程润峰
网络新兴增量表达具有层次丰富的结构类型,包括符形象似、语法重叠、增标词模、半图式性构式和关系反语五大类。字符象似和动词重叠通过表示行为反复或时长持续来实现客观增量和事件整合;形容词重叠、增标词模和半图式性构式通过质、量之间的转喻凸显事物属性特征,进而达到主观增量与主观评价;关系反语则通过形义匹配上的矛盾来将原有的逻辑关系再程序化为递进关系,从而进行主观增量和情态凸显。新兴增量表达的媒介动因包括视觉主导与模态补偿、移动互联和界面话轮、游戏心态与浮夸语态。网络语言具有偏大趋增,容易极化的量性特征倾向,这是网络交际的语用模式包括媒介表达空间、社交网络结构与现实交际的不同所导致的,增量性显著也是网络语言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突出这一核心特征在量范畴上的表现。
《语言文字应用》,2024.2.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