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密型农业生产的社会背景

作 者:
赵冈 

作者简介:
赵冈 1929年生,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经济系教授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过密型农业生产是国内经济史学界最近的热门讨论题目。但是从文章的内容看来,有些人对于这个问题尚未充分了解,对于过密型农业生产出现的各种条件还不清楚。过密型农业之出现,最基本的原因固然是人口密度太高,人均耕地太少。西方国家以往未曾达到这种程度,过密型农业在欧洲历史上未曾出现过。在亚洲,有的国家,其人口密度已高达这种程度,但也未曾出现过过密型农业,因为过密型农业之出现还需要其他条件,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而且劳动力边际产量下降也不是判定过密型生产的标准。

      现在我们就用图一加以说明。假设有一个农业区,其耕地面积是固定的,耕作技术不变(这些假设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要死看。如果耕地扩大,耕作技术改进,图中的曲线

      

      便要上移,图面就变得复杂一点)。这个农业区中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人口密度上升’人均耕地减少。我们又假设人口与劳动力是维持固定的比例,图中横轴度量劳动量,也就代表人口数量。纵轴度量劳动力的产量。图中有边际产量及平均产量两条曲线,另外有一条水平直线,代表平均维生费(average Substistence consumption)。实际上,平均维生费是可以变动的,但为了简化我们的分析与说明,假设它是固定不变。所以用一条水平线来代表。这是一个十分简化的图解。图中有A、B、C、D四个参考点,可以帮助我们说明问题。

      当人口增加时,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会发生变动。A点代表最理想的人口数量,也就是最佳人均耕地量及最佳人口密度。A点是平均产量的最高点。平均产量线与平均维生消费线之间垂直距离,代表劳动者维生消费后的剩余,也就是储蓄的来源。A点与下面水平线的垂直距最大,表示平均剩余最多。

      B点是一个最重要的临界点。在达到B点以前,边际产量大于维生费,边际劳动者在维生消费以后仍可有一些剩余产量。达到B点时,边际产量与水平线相交,两者相等。换言之,此时投下的边际劳动力只能生产刚能够维生的产量。如果人口及投下之劳动量超过B点,则边际产量便要低于维生费,边际劳动者之产量不足以养活他自己。所以超过B点的人口与劳动力就是剩余人口及剩余劳动力,这是过剩人口的定义。

      我们首先利用这个图来廓清几点误解。有人说人口增加的速度大于耕地增加的速度,即表示有过剩人口。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人口增加的速度大于耕地增加的速度,会导致劳动投入的报酬递减,但不一定就出现过剩人口。劳动力的报酬下降可以由边际产量曲线之下降而显示出来。在B点以前,边际产量已然下降,但只有在到达B点以后,人口增加继续快于耕地增加,边际产量低于维生费,才真正进入人口过剩的状况。人口增加快于耕地增加是“原因”,而人口过剩只是最后出现的极端后果。

      其次,也有学者质疑说:明清时期的江南是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怎么会有过剩人口?而且,就在那个时期,北方人民还有不断向江南地区移民者,怎会有过剩人口?前面的图解可以帮助廓清此项误解。过剩人口是由边际产量来决定,即由是否高于维生消费而定。但一个地区是否富裕,则由平均产量来决定。由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超过B点后继续增加,在达到D点以前,平均产量仍是高出维生消费水平。

      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是由平均产量来决定。换言之,这是取决于该地区的生产函数之水平高低。更具体地说,以农业生产而论,平均产量是由土地肥力、气温及雨量条件等因素所决定。江南地区的这些条件优越,所以是全国最富裕之地区,其平均产量曲线甚高,而其他地区的平均产量曲线则很低。人口之移动,基本上是平均产量之比较来决定,而非由边际产量所决定。华北及西北之居民向江南移民,是因为江南的平均产量高。至于江南是否有人口过剩之情况,则非考虑的因素。国际间的移民,也是如此,主要由平均所得决定。南朝鲜及台湾的失业率是全世界最低的,而美国的失业率则为南朝鲜及台湾的三四倍,然而后者仍有人向美国移民,丝毫不考虑美国的高失业率。

      事实上,江南地区富裕是能够容纳大量过剩人口的先决条件。过剩人口的边际产量小于维生费,势必依靠他人之补助,才能存活。这样就要视其他人有无剩余产量来容纳及补助过剩人口。平均产量曲线愈高,容纳剩余人口之能力愈强。江南地区最富裕,剩余人口最多,这不但不矛盾,反而是必然的现象。反之,如果是在甘肃及宁夏,平均产量曲线很低,民间一般没有什么剩余产量,过剩的人口便难以存活。

      如果人口数量超过B点以后还继续增加,则新增之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便要低于维生费,其产量不足以维生。如果新增人口还留在该农户,他势必要接受家人的补贴,分享家庭收入。此事要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此农户的平均产量够高,有能力养活过剩人口。第二,由于某种原因,此农户不能,或是不愿将多余的人口排挤出去。既然此农户势必要容纳并养活剩余人口,那么索兴让这些剩余劳动力参加生产工作。既然无法把剩余劳动力排挤出去,这些多余的劳动力,便不再是可变生产要素,而变成固定生产要素,没有任何机会成本。因此,在使用这些劳动力时便可不考虑劳动力成本。该农户反正要养活这些人,能让他们赚一文总比一文不赚好。使用剩余劳动力的极限是图中的C点。换言之,使用剩余劳动力直到边际产量为零时为止。所谓的过密型生产即指BC这一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