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艺术与后人类技术的美学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段吉方,男,辽宁建平人,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阎恺祺,男,山西万荣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006)。

原文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随着AI生成技术的发展,AI文艺作品已经大量出现在网络世界,并且在数字艺术比赛中获奖。AI生成的作品已经做到了同人类艺术品同台竞技、难以分辨的程度,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艺术从诞生时就是技艺不分、密切联系的,AI生成技术正是通过与艺术同源的工艺技术的路径,不断模仿人类作品的风格特点,实现了效果上的相近。也正是AI技术的发展,使得分析新技术与人类关系的后人类主义的美学应运而生,探索新技术之下人类艺术的存在意义,以及艺术实践性、反思性,为新的人与技术相结合的后人类美学探索开辟道路。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24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23)06-0054-11

       随着AI技术的发展,现在的AI只需要关键词和指令的输入就可以完成联想、构图、绘制并将一件美轮美奂的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人们在欣赏AI生成艺术品的同时,也惊恐地发现与人类情感、心灵密切联系的艺术世界正在被AI技术逐步攻克,人类的创作在艺术世界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当下的AI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人类的助手,需要人类的指令和修正,但AI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人类的文艺生产劳动。快速发展的技术将怎样影响甚至在何种程度上替代人类艺术?怎样评价文艺作品创作中AI生成作品的出现以及AI技术下文学艺术生产与人类创作主体的逐渐分离?这成为文艺和美学理论的新挑战,重新探讨人类边界和技术状况的后人类文艺理论应运而生。后人类艺术的诞生和逐步发展将成为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它通过技术性对人的替代重新拷问文学艺术的边界和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照相技术的发明堪称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照相术使绘画者思考什么样的绘画才是艺术。与此相似,AI生成技术的发展也使创作者重新思考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风格为何和新技术的美学意义等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在众多技术的加持下,人与技术相结合并发挥各自优势的后人类的文艺将具有更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艺术家将更加着力于艺术边界的开拓,去探索艺术的更深层意义,在美学理论上对于人类艺术的风格、意义和新技术条件下文艺发展状况的反思也将逐渐展开。

       一、从技术艺术到存在意义:AI技术与艺术、人的存在的关系

       艺术究其源头本身就具有技术性,或者说艺术本身就与技术密切联系在一起。在词源上,英文的art源于拉丁语的ars和希腊语的tekhne,其词义既包含技术也包含工艺,可见艺术与技术、工艺的词语来源密不可分。贡布里希认为:“‘艺术’这个术语有多层被强加上去的意义。在过去,在文艺复兴时期,arte即art,指的是工艺技巧、技术能力,而不是我们所说的艺术。”①可见艺术与工艺、技术有着深远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将庖丁解牛的技术作为一种趋近于完美的艺术来看待并提出“能有所艺者,技也”(《庄子·天地》)。古代造像、壁画等也是技与艺的深度结合。我们现在研究的艺术在古代就是一种技术,文学也与修辞学(修辞的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在文学、艺术、美学领域中艺术与技术的联系之密切,以至于从起源来看艺术和技术本就同源。

       当今的艺术是从技艺中逐渐发展并分割出来的,“‘艺术’的美学含义,即我们这里所关心的含义,它的起源是很晚的。古拉丁语中的Ars,类似希腊语中的‘技艺’”。②这时艺术和其他技艺(如木工、铁工)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正是之后艺术在理论上从各种技艺中分离而出,使得艺术在逐步的发展中获得了更高的地位。但这种分离并不是完整的切割,艺术中还存在着技艺的成分,技艺中也有着不断向上的艺术和美学追求。古代希腊人们将技艺区分为自由的技艺和粗俗的技艺,古代中国将工艺与人文艺术区别开来,这种分类试图区分一种简单手工业和复杂的艺术。但这种区分并不能将技术从艺术中分割出去,在艺术研究中对技术条件和艺术家技术能力的讨论比比皆是,并且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可见艺术的发展有其独立性但同时也离不开工艺技术作为基础。

       正是艺术与技术天然的密切联系以及艺术中仍然居于重要地位的技术因素,使得当前AI技术能够通过技术路径向上发展,向艺术的高峰不断攀登。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AI的文艺作品生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人类的文艺创作,我们可以使用AI完成音乐编写、照片修改、绘画生成甚至文本书写。当今AI技术的发展正是通过模拟艺术中的技术性实现了对艺术创作的替代。因为文艺技术的逻辑便是一种可以复制的技术逻辑,而这正是AI这种非人类的生成方式最擅长的生产模式,当程序和操作流程、特征、效果被完全分析清楚,替代便已不成问题。当今的数字艺术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技术逻辑的延伸,那些需要精巧操作的技术也可能很快经过AI分析总结后被3D打印之类的技术实现。作为人类文艺的取代,如AI之类的后人类技术不仅可以复制文艺创作中的技术性的操作,同时也已经做到了将这种技术加以灵活的应用。微软小冰能够生成一本诗集,GPT-4可以生成完整的新闻稿,甚至可以完成人类的主观题考试和写作。Flow Machines和Amper Music等众多的AI编曲程序则可以生成完整的乐曲。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AI绘画程序则能在关键词、插件和参数调节的基础上生成一幅幅高质量的绘画作品,甚至已经在数字艺术比赛中获得大奖。我们可以想象,正如AI在棋类运动中攻城略地一样,众多文艺领域也将逐个被其攻占,这种攻占并不仅仅是因为AI能做到和人类一样好,更是因其具有人类没有的优势(快速处理、精确复制、大量生产),这使得一旦一个领域被AI替代,这种替代很大程度上将是永久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