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互动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参与者做出了相同的动作,且互为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Nedjalkov(2007a)从类型学角度解释和分析了互动结构,根据动词的特征提出了跨语言比较参项。国内关于互动结构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汉藏语系语言(孙宏开1984;木乃热哈、毕青青2012;丁健2015;周发成2019;韦学纯2020;次林央珍2021;曲木铁西2022;杨振法2022)等,汉藏语常见的互动编码手段有词缀、词头和重叠动词。阿尔泰语系语言对“互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的描写,属于动词态(voice)范畴的一部分。本文讨论的对象为我国境内蒙古语族的蒙古语、保安语、达斡尔语等,满—通古斯语族的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等,突厥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等阿尔泰语系语言。本文将分析和比较阿尔泰语系语言在互动结构形式和语义上的差异。因形态型互动在各语言的描写成果中都有介绍,本文重点讨论句法型互动和词汇型互动的特征,对互动结构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作进一步的描写和分析。 二、互动的形态类型 (一)形态型互动 阿尔泰语系语言较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形态发达,语系内部每种语言都有表示互动含义的形态附加成分,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阿尔泰语系语言都有互动标记,都是形态附加成分,语音形式存在跨语族差异,但语族内部一致性特征突出。 (二)句法型互动 1.互动代词或互动副词 除了形态附加成分,阿尔泰语系语言还用互动代词或者互动副词表示互动义,这种方式属于句法型互动(syntactic reciprocals)。互动代词在表达互动义的句子中回指互动者,互动副词通过与动词组合表达互动义。Nedjalkov(2007a:387-388)认为这种表示互动的词汇严格说来应该被叫做“词汇-句法型(lexico-syntactic)”互动,因为它们都是通过自由语素或词素构成的互动。国内阿尔泰语系语言中的互动代词或互动副词,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突厥语族大部分语言都有互动代词和互动副词,互动代词通过数词“一”构成,语音形式因语言而异。互动副词通常由
“自己”和ara“中间”复合而成。每种语言中互动代词和互动副词表达互动义的实现方式如下①:
突厥语族语言中,数词“一”重叠构成互动代词。柯尔克孜语等语言的互动代词后带领属标记与互动者保持人称-数的一致关系。西部裕固语的互动代词不带领属标记,如例(3)中的
“彼此”后直接带宾格标记-ni。撒拉语互动代词的领属标记是非强制出现的(马伟2013),如例(2)。图瓦语的互动代词与其他语言的标记不同,其重叠的词基是反身代词bot,与部分蒙古语族语言相同;bot重叠后需要先缀加复数标记-tar,再缀加领属和格标记。 互动副词虽然在突厥语族语言中普遍存在,但撒拉语和西部裕固语没有表示互动含义的副词②。形式上,除了图瓦语的botara,其他语言均为
。
是由反身代词
“自己”和ara“中间”复合成的副词。互动副词和动词上的互动标记共现。 蒙古语族语言中数词“一”重叠也可以构成互动代词,如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等;保安语通过重叠反身代词构成互动代词,如例(5)。用法上,蒙古语、保安语和东乡语互动代词与动词上的互动标记不共现;达斡尔语可以共现,如例(6)中互动代词
和互动后缀
的共现。根据已有文献,蒙古语族语言中除了蒙古语,其余暂未发现互动副词。东部裕固语中既没有互动副词,也没有互动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