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现代财政预算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贯穿于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求审计机关要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2019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教财[2019]6号),提出逐步推动形成体系完备、务实高效的教育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要求各地各单位内审部门对本地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审计监督。根据上述文件精神,高校已经开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审计机构也应积极推动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审计监督。 二、文献综述 本文进行文献回顾时,在中国知网以“高校绩效管理审计”作为标题进行查找,尚未查到相关的研究成果,而对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则有大量研究,近年也有个别研究者对预算绩效管理审计进行了初步探索。 刘家义梳理了主要国家绩效审计开展情况,指出我国绩效审计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什么是绩效审计、为什么要开展绩效审计和如何开展绩效审计,人们的认识还很不统一,并对今后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建议。宋常和吴少华对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指出我国对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并基于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及其现状,回顾发展历程、总结现有成果、剖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展望未来前景、探索研究重点。郑石桥和韩金煜提出一个基于经典审计理论的财政绩效审计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财政绩效审计本质、财政绩效审计需求、财政绩效审计主体、财政绩效审计客体、财政绩效审计内容、财政绩效审计目标、财政绩效审计取证模式及其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财政绩效审计结果及其应用。 山东省审计学会课题组通过分析山东省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发展的现状和经验做法,指出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审计中存在全过程全覆盖实施绩效管理审计不到位、缺乏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大数据技术在绩效管理审计中的应用有待加强等问题,并对如何推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提出对策建议。田长慧梳理与分析了基层央行现行预算绩效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举措,包括调整审计目标导向、改进审计组织方式、加强审计项目统筹、简化审计内容、完善审计方法、部门联合推动等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对绩效审计的本质、范围、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设计、审计结果运用等关键问题尚未形成共识。我国绩效审计实务方面的探索时断时续,困难很多,效果不彰,目前仍未形成一种成熟的审计类型。个别研究者对政府、银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进行了初步探索,但也仅限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并没有提出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概念,也未构建出预算绩效管理审计体系。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内涵 (一)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概念 研究中所称的预算绩效管理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学校预算绩效管理过程的健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与评价。 (二)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特点 预算绩效评价一般由财政、财务部门牵头,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资金使用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绩效审计是由审计部门牵头,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虽然二者主体不同,但实际工作内容高度重合,都关注资金使用的绩效情况,并依赖评价指标对项目资金本身绩效实现情况进行评价。 预算绩效管理审计与预算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有明显区别:一是审计范畴更大,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关注的不仅仅是资金使用的绩效情况,其内涵扩展到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涵盖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全方位方面,包括高校预算收入和支出、政策和项目等;在全过程方面,包括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等管理链条;在全覆盖方面,包括高校一般性财政拨款、专项性财政拨款和自有资金等。二是预算绩效管理审计不再另行制定审计评价指标,直接根据预算绩效管理中已设定的绩效目标和指标,评价其完成情况即可,解决了以往绩效审计缺乏相应的审计评价指标而难以开展的难题。 (三)预算绩效管理审计的意义 在当前高校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开展绩效管理情况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与现有的绩效评价有效协同。目前高校财务部门已经牵头开展了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内审部门再推行原有的绩效审计有重复监督之嫌,实际意义不大,而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则可以与绩效评价互为补充、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二是可以推动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审计督促包括财务在内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履职尽职,优化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健全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强化绩效导向,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