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规模语言调查的成就与启示 曹志耘 大规模语言调查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近百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规模、总体性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存在一些缺憾。文章在搜集筛选各种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历次大规模语言调查的简要情况,重点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全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普查的背景、任务及成果,辑录了汉语方言普查所形成的综合性成果。然后,主要根据全国语言方言普查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归纳出了大规模语言调查的几点启示:1)顺势而为,准确定位;2)统筹规划,规范实施;3)整理利用,持续发展。 《中国语文》,2023.6.752~763 基于解读过程的语篇连贯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甄凤超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属性,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把语篇视为“已完成的产品”(finished products),采用“点到点”(point-to-point)的方法,从词汇衔接的视角来分析语篇的连贯性。而Sinclair(1993)强调语篇的解读过程(process of reading),并且提出了封装与预示两种描写语篇连贯的技术。遗憾的是,Sinclair的思想并没有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相关讨论与应用研究都很少。文章首先阐释了Sinclair有关语言交际具有线性和交互性特征的论述,从理论上解释了他为何提出“当下文本”(the text of the moment)以及以句子作为分析语篇连贯的基本单位的思想。其次,选择英汉各一篇文本,重点描述了封装与预示的具体实现路径,充分验证了Sinclair语篇连贯分析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实现的方法和路径。另外,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汉英文本在语篇连贯方式上的异同。研究结果对于开拓语篇连贯研究新范式以及汉英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当代修辞学》,2023.6.34~46 如何定义翻译? ——对翻译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李德超 翻译通常被定义为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意义转移,而对等是最常用的标准之一。通过回顾翻译概念在世界主要文化,尤其是非西方文化中的指称和内涵,文章强调翻译概念含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指出,世界大部分文化对翻译概念的解读不同于西方范式默认“翻译为意义完全转移”的解读。在挑战当代翻译研究追求翻译概念单一和统一的定义的同时,文章提出应该为翻译提供一个广义的定义,以反映其跨时间、空间和文化的特质;与此同时,亦有必要为翻译提供一个狭义的定义,以满足特定理论框架下的翻译实践及教学。 《英语研究》,2023.第18辑.26~39 虚拟现实技术在语言教育中的应用 ——研究现状、作用机制与发展愿景 肖俊敏 王春辉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R)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育领域。文章从发表时间、目的语语种和关涉地域、语言要素和技能、教学对象年龄和目的语水平、技术应用类型、研究方法和追踪时长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相关文献以基于建构主义的各类认知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热议话题包括VR技术的教学效果、接受程度以及对学习动机、心理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影响。VR技术交互、沉浸、构想的特征能够促进语言学习,但其作用效果也受到教学要素和技术环境、学生心理和行为方式这两组过滤机制的调节。推动VR辅助语言教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从教学、技术和研究三方面着手:尊重教学活动自然规律,发挥虚拟技术辅助优势;坚持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动虚拟科技迭代升级;拓展虚拟现实研究场域,促进优秀成果普及推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