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GONE理论提升金融衍生品审计质量研究

作 者:
王羽 

作者简介:
王羽,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4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金融衍生品业务复杂并具有杠杆性,其交易涉及较多主观判断和非理性因素。近年来,随着市场波动加剧和金融市场发展,许多上市公司开展这一业务,名为套期保值,却产生巨额亏损,投资者怀疑企业舞弊的案例也屡屡发生。2022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大审计重点领域关注力度控制审计风险进一步有效识别财务舞弊的通知》,要求注册会计师关注复杂金融工具可能存在的舞弊。在此背景下,将经典的GONE舞弊模型(详见下文)用于金融衍生品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升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综述

      金融衍生品是基于基础资产(如货币、汇率、利率、股票指数等)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自身并不具有价值,其价格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品进行买卖的货币、汇率、证券等的价值中衍生出来的。金融衍生品业务中“人的因素”较多,具有较高风险。2023年1月,沪深交易所分别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交易与关联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交易与关联交易》进行修订,以优化上市公司期货和衍生品交易信息披露,明确不鼓励上市公司开展金融衍生品投机业务。但研究表明,当前许多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衍生品的目的并不是套期保值,而是投机。同时,上市公司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的舞弊风险高发。公司治理差的企业应用金融衍生品的目的更倾向于投机,或者在套期保值认定为无效的情况下操纵盈余,对盈余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GONE理论又名企业会计舞弊与反会计舞弊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会计舞弊由Greed(贪婪)、Opportunity(机会)、Need(需要)、Exposure(暴露)四个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没有哪一个因子比其他因子更重要。GONE理论从四个因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层面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进行阐述,因详细且全面受到大众关注,该理论也逐渐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中识别舞弊的重要工具。在特定舞弊高发领域应用方面,GONE理论已用于货币资金科目审计并获得普遍认可,但尚未有研究将其应用于金融衍生品这一舞弊高发领域。

      三、基于GONE理论的金融衍生品舞弊动因分析

      (一)贪婪因子——Greed

      贪婪首先反映了舞弊者的主观人格特征和个人价值观念,常常是违背社会道德和一般诚信的。舞弊者的贪婪心理通常受到风险偏好程度、管理层持股比例、剩余债权与控制权的不匹配等因素影响。贪婪心理、舞弊收益和舞弊行为一般是正相关的。可能收益越大,越能诱发严重的贪婪心理和舞弊行为。

      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高杠杆、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使其具有一定的“赌性”,易诱发交易者的贪婪心理和舞弊行为。在企业层面,市场行情大涨时,众多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能力的上市公司会纷纷入场参与这一高风险业务。在个人层面,难以抵御的高额收益和高额奖金,也往往诱使交易员个人越权交易,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而交易员个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不道德交易,更是贪婪因素的表现。

      (二)机会因子——Opportunity

      导致舞弊行为的机会因子可分为内部机会和外部机会。企业管制薄弱和内部控制缺陷是导致舞弊行为的内部机会,外部监督欠缺则是外部机会。由于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复杂性,企业针对这部分业务的管理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内部控制不够严谨的情况,而对上市公司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外部监管目前尚在发展和完善中,这就给企业造成了较多的舞弊机会。

      首先,企业治理问题可分设计和运行两方面分析。设计方面,较多上市公司缺乏专业管治机构,如未设置风险管理或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来以专业委员会的方式监督金融衍生品业务。运行方面,董事会、监事会往往缺乏金融衍生品专业人士,即使有个别委员对于部分业务提出疑问,也往往难以得到普遍重视和深入追究。此外,我国上市公司常见的“一股独大”和独立董事独立性不显著的固有问题,也影响治理层防弊职能的履行。

      其次,根据风险管理三线模型理论,目前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常见的缺陷有:一线交易团队风险意识淡薄,仅以逐利为业务目标。二线风险控制部门主管往往由交易主管兼职,造成一、二线混同,监管部门形同虚设乃至“监守自盗”。而内部审计监督作为第三线,由于审计人员大都缺乏金融衍生品的专业背景和经验,难以及时发现和阻止舞弊。

      (三)需要因子——Need

      需要因子可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管理层层面、金融衍生品业务部门及个人层面两个方向分析。

      首先,分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管理层层面的需要因子。上市公司普遍有业绩压力,尤其是在宏观环境、行业波动导致日常业绩不及预期,或上市公司拟增发股票、新发行债券等进一步融资时,更大的业绩压力就会凸显,对控股股东及管理层产生不利影响。金融衍生品具有信用交易、杠杆交易、早期投入少和快进快出等特征,短期盈亏波动较大,对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易产生较大影响。前述压力因素可能诱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管理层在金融衍生品业务中的舞弊行为。

      其次,分析金融衍生品业务部门以及交易员个人层面的需要因子。对于实业上市公司而言,金融衍生品的主要目标是套期保值,本质上是企业付出成本购买业绩平滑保险的行为,长期而言,交易部门应属于成本中心,不应追求盈利最大化。但现实中,金融衍生品业务部门及交易员为扩大业务规模、提升部门重要性和个人影响力,往往将业务目标转变为追求盈利,具有不当扩大业务及过度套保、走向投机的动因。相应也产生了部门和个人层面虚增业绩、隐匿亏损、报表造假的强烈动机,诱发业务部门串通舞弊或交易员个人舞弊。历史上许多衍生品巨幅亏损导致金融机构业务和整体失败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因子的影响巨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