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融合互促的机制、经验与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权,南京审计大学纪委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纪检监察理论;陈晓斌,南京审计大学纪委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纪检监察理论。

原文出处: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4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力量。2021年6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审计高等教育组织机构既是传承审计文化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廉洁精神的特殊场所,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光荣使命。当下,研究揭示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的互动机制,比较辨析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互动表现,并以此为借鉴探寻审计高等教育领域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启示,对于培养新时代审计人才和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文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文化融合互促属于文化互动范畴,是指“不同组织的文化在合作中,经过交流、彼此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等方式,弱化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扩大不同组织之间的文化共识,趋向于形成共同文化的过程”。当前,学界对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而言:第一,对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概念内涵、属性表征、作用范围及表现形态等都分别有所探讨,一般认为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同属文化概念范畴并具备文化的全部要素和基本性质,无论审计文化还是廉政文化都属于组织文化范畴,具有独特标识特征和内在功能定位,服务于国家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加强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是推动实现国家良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对我国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历史变迁等分别有了大致清晰的梳理,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传统社会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等不同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第三,将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分别作为独立研究对象从某个实践应用研究层面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从研究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意义功能和内容要素组成等进行理论探讨,从文献来源看对审计文化的理论研究大多来自审计机关、院校企业或其他审计实务领域,对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大多来自党的工作机关、科研院所或其他党务工作实践领域。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对两者互动机制的比较研究,目前学界对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概念内涵、属性表征、作用范围及表现形态等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大多是从审计文化或廉政文化单个视角进行理论分析,未能从文化互动视角揭示出两者交融互促的内在机制;二是缺乏对两者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互动表现得比较研究,目前学界对审计文化的历史发展研究大都局限于审计视角,对廉政文化的历史发展研究也同样囿于廉政视角,将两者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具体互动表现进行比较研究和总结概括的文献尚不多见;三是缺乏对审计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在推动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融合互促等方面的理论实践案例研究,尤其是以审计教育为主的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在深化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启示仍有不足。有鉴于此,从文化互动理论视角研究分析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融合互促的机制、经验与启示,亦不失为寻绎审计高等教育领域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新时代审计人才培养成功之道的有益探索。

      二、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融合互促的机制分析

      基于上述文化互动有关理论观点,可以发现我国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之间的融合互促机制主要体现在价值共生、需求牵引、文化溢出、互为保障等四个方面。

      第一,价值共生方面。

      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关系的反映。现实世界中,由于主体具有多元性,且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因此价值也具有多元性。“共生”一词最早是生物学概念,是指在自然系统中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必然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紧密互利的关系。随着现代学科的发展,“共生”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研究领域。“价值共生”是一个组合词,可以理解为是“价值”与“共生理论”二者发生作用的产物,意为不同价值之间的多元化存在且紧密互促。

      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价值多元的世界,同时更是一个价值共生的世界。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在价值理念上融合互促,对群体价值观和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深层次信仰追求。从概念内涵上来看,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均为组合词,是指审计或廉政的理念、理论、制度、行为等文化要素的组合。一般认为,审计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计文化指人类社会在实践中创造的与审计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比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审计文化是指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大家认可、遵循、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计作风、审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审计人员的群体价值观”。狭义的审计文化指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带有审计特色的对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审计活动的管理经验总结。“廉政文化”一词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关于廉政文化的定义,比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洁从政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指导影响下的廉政制度、组织、体制、机制、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包括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综合来看,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融合互促的价值共生基础主要体现在,两者均由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组成,是特定群体组织内所有人或大多数人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结晶,统一服从于追求“官员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这一共同价值目标。

      第二,需求牵引方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深刻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促进审计文化与廉政文化守正创新、交相辉映,正是当前审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鲜明主题和时代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