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P18;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23)04-0197-11 人类今天所具有的强大智能,主要是在人脑使用符号加工信息的“动态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非只是人脑“静态结构”进化的产物,误读人类智能及其发展史而形成的人脑、算法静态迷恋症,会误导当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的发展方向。2022年底,OpenAI发布了在GPT(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3.5基础上研发出的ChatGPT,标志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erated Content,以下简称AIGC)的突破性发展;2023年3月,OpenAI又发布了功能更为强大的GPT-4。对此,有人认为通用AI正在接近实现,但也有技术研发者认为这并无新意。作为智能生产工具,生物性人脑是史前时代漫长的自然物种进化的产物。人类告别史前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发明并使用文字等非生物性符号,进入文明时代的智能发展,也就主要表现为在信息加工动态过程中,人脑学习、掌握并使用文字等社会性符号的技巧的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的新意恰恰就在于对这种“动态过程”的“学习”,而非只是对人脑“静态结构”的“模拟”。第一代AI符号主义、逻辑主义路径主要关注对逻辑符号静态结构的模拟,第二代AI联结主义开始关注对人脑静态结构即神经元系统的模拟,机器学习等则开启了对人脑使用符号加工信息动态过程的学习,并且OpenAI的GPT系列首先学习的还是使用“自然语言”的技巧,其昭示着AI科学的发展方向。这为立足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性反思建立在身心二元论、两极相通的机械唯物论与客观唯心论基础上的算法静态迷恋症、AI还原—进化—奇点论等,提供了实践基础。 一 在“人脑智能”尤其是“符号智能”累积性发展基础上,第三种智能形态即“机器智能”的创造,是当今AI在人类智能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所在;而AI的进一步科学发展,又需要建立在对人类智能发展史整体的科学认知上。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不是只模拟人脑的静态结构,而是学习人脑使用社会性符号尤其是自然语言的动态过程。这涉及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如数学符号之间的关系,兹姑不论;同时,涉及人脑与自然语言的关系,这可以从比较生物学如人脑与猿脑的比较,也可以从人类个体智能发育史来加以考察。 恩格斯指出:人类个体的身体的孕育、形成史即“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是人类“动物祖先从虫豸开始的几百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缩影”,而人类个体即孩童的“精神发展史”或智力发育史,则是人类“动物祖先、至少是比较近的动物祖先的智力发展”的“缩影”。①在孩童智力发育中,学会说话进而使用语言符号的技巧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也证明语言在人类物种智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关“狼孩”的研究则提供了这方面典型的反例:一个人类幼童尽管具有人脑神经元系统这样的先天性智能生产工具,但是语言(说话等)学习、训练的缺失,必然大大阻碍其智能发展,而“识字”即掌握并使用文字符号的技巧,则是人类个体教育、智能训练的必修课——AI超能算法迷恋者往往忽视了这些基本经验现实,只片面关注对人类乃至动物大脑的模拟。“狼孩”现象表明:只有人脑这种先天结构,并不足以保证智能获得实际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动物学家训练与人类最近的物种猿猴等学习人类语言而收效甚微又表明:不具有人脑这种先天结构,智能也不能获得实际的发展。所以,人脑、算法静态迷恋症的问题不是出在人脑或算法上,而是出在“静态”上,再神奇、超智能的人脑和算法,也要在不断训练与学习的“动态过程”中掌握、生成使用符号的技巧,并在信息加工的“动态过程”中实际呈现出这种技巧——这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而运用马克思生产工艺学,可以对此加以科学揭示。 马克思生产工艺学侧重于考察“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的动态过程,而非“生产什么”即静态产品,包括“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要素,表现为“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其结果是“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②当然,作为一门“完全现代的科学”,工艺学重点考察劳动资料的现代化形式即自动机器,它们由“机械的器官”和“有智力的器官”两者组成。③自动化使“使用劳动工具的技巧”,从工人身上转到机器上面,由此形成机器的“有智力的器官”,而“工具的效率从人类劳动力的人身限制下解放出来”。④劳动就是加工的动态过程,这种过程的实际进行既需要加工的“对象”,也需要加工的“工具”,而加工“对象”的“使用劳动工具的技巧”,可以说就是对“智能”所作的生产工艺学的基本定位。马克思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对此作了具体分析:在实践方面,人把“整个自然界”作为“直接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从而把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这里的加工的对象主要指“物质”;在理论领域,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等,既是“自然科学的对象”,也是“艺术的对象”,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而这些“对象”只有事先进行“加工”才能成为人可以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⑤——科学、艺术加工的对象主要指通常所谓的信息。因此,首先从加工的对象上,可以把智能分为加工“物质”的智能与加工“信息”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