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23)07-0143-10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生活存在于时空,因此时空是文学最重要的形式因素之一。已有的研究主要将时空作为内容表现的框架,或形式建构的要素,讨论其与外在社会及艺术作品形式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时空自身的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与思想建构之间关系的探讨几乎阙如。其实,作为重要的形式因素,时空并不只是文学内容表现的框架或形式建构的要素;作为客观存在,时空具有自己的性质与特点,这些性质与特点一方面包含了某些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又为人们赋予、挖掘、增删某些思想观念提供了条件与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学中时空因素与社会平等之间关系的探讨,阐述文学的形式因素与思想建构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深化对于文学形式要素的认识。 一、从社会平等的角度看时空的性质与特点 从哲学和物理学的角度看,人类的时空观经历了以亚里士多德时空观为代表的朴素时空观、以牛顿时空观为代表的绝对时空观、以黑格尔时空观为代表的辩证时空观、以爱因斯坦时空观为代表的相对论时空观四个发展阶段。这四种时空观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涉及与表现,如《荷马史诗》之于朴素时空观、《浮士德》之于绝对时空观、《佛兰德公路》之于辩证时空观、《三体》之于相对论时空观。从文学的角度看,人们接触最多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朴素时空观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因为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与空间,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是从自己的日常体验去理解和把握时间与空间的。黑格尔的辩证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虽然更为深刻,但它们针对的物质现象离人们的直接经验领域较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理解也比较困难。对于社会平等,人们也更多是从日常经验中的时空角度去理解,而不是从辩证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的角度去理解。另一方面,人类对于时空的认识虽然是不断发展的,但这并不意味新的时空观出现后,老的时空观就过时了。不同的时空观是对不同的物质现象进行认识的结果,较早产生的时空观在其适应范围内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有用的。基于这两个考虑,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朴素时空观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作为讨论时间与空间时的定义,目的是尽可能地接近文学活动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实际。 社会平等指的是社会中每个成员对于某一共同对象具有均等的机会、享有同样的权利。平等总是社会的,是经社会中人的实践而形成的秩序,它与社会的生产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建基于这二者之上的社会制度和个体在这种制度中所处的位置紧密相联。平等不仅是社会的,而且是历史的和具体的。不仅在不同社会、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平等观念,而且在不同的人群和阶级中,平等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不过,与其他重要的人类概念如文化、人性等一样,平等观念也是既确定又不确定的。从总体上看,它是变化的、不确定的,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它又是确定的、不变的。在现阶段,社会平等被视为在一定的历史与社会条件下,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分配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均等,衡量标准的统一,以及社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平等。显然,这种社会平等的观念只能产生和存在于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朴素时空观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运转的社会中。亚里士多德从范畴的角度把握时空,认为时间与空间是独立于物质和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存在于其中,发生于其中,时空帮助人类测量、把握物体和运动。牛顿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时空观,从力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时空理论——绝对时空理论,他认为人们“用相对的处所和运动来代替绝对的处所和运动,这在日常事务中并没有什么不便之处;但是在哲学探讨中,我们应该把它们从我们的感觉中抽出来,考虑事物本身,并把它同只是对它们进行的可感知的量度区分开来”。①这里相对的处所和运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时空的感性认识,它支撑着人们的日常活动,但并未反映时空的真实本质,因此还需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能够真正反映时空本质与特性的绝对时空,这个绝对时空为物体和运动设立了一个确定不变的衡量标准,这样才能适应与满足牛顿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研究的需要。 先看时间。牛顿认为:“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相对的、表观的和通常的时间是延续性的一种可感觉的、外部的(无论是精确的或是不相等的)通过运动来进行的量度,我们通常就用诸如小时、日、月、年等这种量度以代替真正的时间。”②按照牛顿的时间观,时间具有外在、单维、均衡、流逝四种特性,这四种特性既是绝对时间的特性,也是相对时间亦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时间的特性。第一,外在性。首先,时间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它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不是物质,因而也不与外在物质产生联系。其次,时间是事物延续性的量度,它不仅是运动着的事物的量度,也是静止着的事物的量度。即使静止如一座高山,它的延续性也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再次,万物均在时间中存在。具体的事物存在又消失,必然存在一个恒在的时间,只有这样,事物的存在与消失才有可能度量。这个恒在的时间,只能是一种外在于事物的独立的存在。第二,单维性。时间的单维性有两层含义:首先,时间是一个永远向前的矢量;其次,时间只有一个维度。虽然我们随时随地用到时间,每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用时间来衡量、计算,但这些分散存在的时间都统一在同一条时间线也即绝对时间的轴线上,只有这样,所有的具体时间才有可比性和统一性。绝对时间线是单一的,正因为时间的单维性,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人类之间的沟通、交往才有可能,世界万物及其发展也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和先后秩序。第三,均衡性。均衡是指时间的流逝是匀速的,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流逝以其计量单位秒、分、时、日、月、年等进行标示。当然,这种标示只是对均衡流逝的时间的一种划分,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不同的标示系统中时间单位的划分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如公历和农历。但这种不一致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改变时间实质上的均衡性。第四,流逝性。流逝性指时间匀质地不间断地向前发展,过去了的不再复返。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没有快慢”,它“永远在开始和终结之中”。③时间是一个单向匀质的流逝过程,这一思想直到现在仍是绝对时空观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承认与遵循的经典认识之一。时间的流逝不可避免,在时间中存在的物体的变化也不可避免,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不动的。对于人类来说,时间的这四个特点决定了时间影响、掌握人类,人类却无法影响、掌握时间。人类只能顺应时间、利用时间、安排时间,却不能掌控、支配时间。时间的运行在人类之外,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