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国家翻译实践的历史探赜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必胜,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阳 550025)。

原文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晚明的科技翻译是我国系统地翻译西方科技的肇始,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西学翻译高潮。以徐光启的科技翻译为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从国家翻译实践的视角来审视其科技翻译实践。晚明时期,内部社会的变革和外部科技的发展是晚明国家翻译实践产生的两大背景。翻译学术群体的形成和中外译者之间的合作,保障了晚明国家翻译实践得以实施。徐光启的科技翻译活动具有国家翻译实践的典型特征,这一翻译实践上升为一种国家行为,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并促进国家的振兴与发展。本文通过以徐光启科技翻译为中心的历史探赜,探究与阐释晚明国家翻译实践的主要特征、核心内容和重要历史意义。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4 年 01 期

字号:

      晚明的科技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技翻译的高峰。对翻译活动的历史记载,就是翻译史。翻译史有内史和外史之分,内史是关注所翻译内容的本身,外史则是关注与翻译活动相关的内容。翻译史是文化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翻译史是翻译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科技翻译史①作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科技翻译史中,晚明的科技翻译尤为重要,因其翻译了西方数学、天文、机械等科技著作,使得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西方科技知识,并开阔了眼界。故而,从国家翻译实践的视角来探赜晚明科技翻译方能厘清这一应用翻译史的来龙去脉。现以徐光启(1562-1633)的科技翻译实践为例,挖掘晚明国家翻译实践的特征,展现国家翻译实践的具体内容,借此诠释徐光启科技翻译实践于国家发展的历史意义。正如季羡林认为中华文化就是一条长河,这条长河从未枯竭,并能长葆青春,其原因就是有新水的注入。②晚明的科技翻译为中华民族注入的新水就是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知识。方梦之和庄智象建议翻译史研究不应该囿于文学翻译,也应该重视科技翻译史的研究。③紧接着,方梦之和傅敬民更是呼吁要振兴科技翻译史的研究,并且提出科技翻译史是应用翻译研究有待拓展的领域。④在这样的强烈呼吁下,科技翻译史的研究得到了学界的关注。特别是明清科技翻译史的研究,一直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至今,学界对晚明科技翻译史这一主题的讨论没有间断。其中,特别是以徐光启为对象的历史考察更是多见。许钧强调翻译问题之所以为社会所关注,那是因为翻译可以有力且有效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⑤晚明的科技翻译正是在这三方面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担当。

      任东升等指出作为国家行为的翻译实践可称作“国家翻译实践”⑥,在此过程中国家作为翻译行为的策动者、赞助者。国家翻译实践是源于对国家利益和翻译事业的深刻认识,从而以国家名义自发开展的自主性翻译实践,以追求自利的翻译目标。⑦这一翻译实践中“国家”仅仅是翻译实践的“名义主体”,具有官方身份的公职人员或国家翻译机构及其译者或受委托者才是具体承担翻译实践的“行为主体”,以此保障翻译过程的权威性以及规范性。追溯我国最早的国家翻译实践,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有“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⑧此后,便有历朝历代官方组织的佛教翻译,呈现国家翻译实践之势。晚明的科技翻译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其中以皇室或朝廷有关机构以及士大夫官吏为主导,推进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输入型国家翻译实践。

      一、晚明国家翻译实践的背景

      晚明科技翻译之所以能产生,并且盛行一时,是因为晚明的科技翻译具有国家翻译实践的特性,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的翻译实践。它实现了中国继两汉至唐宋佛经翻译以来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出现在科技领域的原因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文化背景。

      (一)内部社会的变革

      在经历了宋元时期的高速发展,明朝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上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科技文化发展比较显著的时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知名的科学家。明朝的科技成就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并对世界的科技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农业生产、工艺制造到医药卫生,再到天文地理等科技理论,明朝不断地积累和创新着诸多的科技知识,以此推动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此时,人文主义和科学思想的兴起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特别是在科学思想方面,明代的科技发展受到宋元时期科学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正是与此同时,欧洲的科学思想在这一时期快速传入我国。

      相对而言,明朝的皇帝在对待西方文化上是比较宽容的,特别在对待西方科技文明方面表现得较为重视。同时,也积极主张将西方的文化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之中。由此可以得出明朝从国家层面上对西方科技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才使得晚明时期的西方传教士在我国扎下了根,进而实现晚明的国家翻译实践。这一时期的一些中国科学家受到了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潮的积极影响,同时他们推崇实验观察和经验主义,并且迅速投身实践中去开展一系列的科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这些实践和研究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到了晚明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廷腐败无能,内党斗争不断,弊端积重难返,主张救世的士大夫群体寻求富国强国的多种路径接连失败。一批开明之士逐渐觉察到理学清谈心性之空洞,以此不能挽救日渐衰亡的时局,而不得不及时转向能够重建朝纲的秩序之学以及挽救危亡的实用之学。此时,西方传教士以来华传播教义为目的,带来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其中以内阁首辅徐光启为代表的官方势力被先进的西方科技思想和新颖精密的科学仪器所吸引,萌发“科学救世”思想,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并展开裨益民生和国家兴作的翻译实践,彰显明王朝这一“名义主体”发展和转型的主体意志和现实需求。

      尽管晚明社会发展最终趋于衰亡,但仍有徐光启这类进步知识分子从国家发展出发,介绍西方朴素的科学与技术,并展开西方科技知识的翻译和传播活动,以实现富国利民的国家翻译目的,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发展趋势。一方面,晚明社会衰颓落后的大背景,助推了徐光启等一批进步人士通过接触西方科技知识而寻求救国图强之道。另一方面,晚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也主动积极向国人介绍西学,这也为徐光启等人创造了学习西方科技知识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晚明科技翻译活动中产生了强烈的国家意识。⑨科技翻译史属于应用翻译史的范畴,应用翻译史的内容包含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翻译史等。不仅涉及面广,而且知识容量大,应用翻译史实为一个概览中西、贯通文史的综合性研究领域。方梦之和傅敬民把应用翻译史分为四期,其中第一期就是处于晚明的西学东渐之科学翻译阶段。⑩晚明的科技翻译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所以,晚明的社会变革为晚明的科技翻译实践提供了内部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