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接触音变的问题 内部演变和接触演变是语言演变研究中一种常用的二分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区分二者并不容易。自新语法学派以后,历史语言学极为看重语音演变的规则性,其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间同质成分(表现为语音对应)的解释。沿规则性的思路可以有一个自然的推断:语言演变中规则的部分是内部演变的结果,不规则的部分(例外)则很可能是接触造成的。将例外视为借贷或类推的结果,正是这种推断的产物。这种思想后来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从内部演变来说,由于演变可能按词汇扩散的方式进行(Wang 1969),而词汇扩散过程可能会中断,进而形成或遗留不规则形式,所以内部演变并不总是规则的。从语言接触来说,陈保亚(1996:144-150)指出,一方面语言接触也能造成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另一方面语言接触过程本身也有严格的语音条件,表面看起来由接触造成的无条件音类分化,其实分化的语音条件可能存在于目标语之中。既然内部演变并非总是规则的,而接触演变并非总是不规则的,那么从规则性的角度区分内部和外部音变也就没有理论基础了。 结构主义研究传统重视语言内部结构因素,热衷于寻找高度结构化的、不受语言接触影响的语言层面,这实际上是一种接触的“有界论”。梅耶(2008:23)等曾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接触有界论。如果有界论成立,则我们可以对语言接触不易触及的层面进行内部演变的讨论,而对易受接触影响的领域进行接触演变的讨论。但只要满足特定的社会条件,接触是无界的,这一点由Thomason & Kaufman(1988)正确地揭示出来,他们回顾了语言接触中的干扰机制可能遇到的制约(可能的界),包括类型制约(主要讨论语言各子系统抵抗接触影响的差异)、蕴含共性制约(如认为词汇借贷先于结构借贷)、自然性制约(以判定演变是否自然为标准);在对这些标准进行批评的基础上,认为“语言的词汇、音系、形态和句法等所有子系统中都能建立起系统的对应关系(Thomason & Kaufman 1988:8)”是确认同源关系的标准。这实际上还是一种有界论,即以语言子系统之间的系统对应关系为语言接触的界限。 基于傣语、汉语接触个案,陈保亚(1996)认为接触是无界的,并指出语音的系统对应关系可以由接触造成。在接受无界的前提下,许多学者开始持一种弱化的有界论,即虽然认为接触没有绝对的界限,但接触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难易序列之分的,找出这些序列,便有助于分辨语言接触规律。这个序列也有不同的选取方式,如对核心词的分阶(陈保亚1996;McMahon et al.2005),从借词类型学统计出发提出的可借性等级序列(Haspelmath & Tadmor 2009),结合考古材料提出的文化词分阶(Chen & Yu 2019)等。在语音接触方面,也陆续出现一批寻找接触时语音匹配的“阶”的工作,如Maddieson(1986)从对参与接触的语言的音系结构对比角度总结的语音借贷的阶,又如陈保亚(1996)从音节、音位、特征等不同单位层级总结的阶,以及杜兆金(2013)等从音系特征的标记性角度计算的阶。“界”到“阶”的转变是结构主义路径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除上述两种思路外,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社会因素在接触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与结构主义传统极端重视结构因素不同,Thomason & Kaufman(1988:35)主张淡化语言结构因素,强调社会因素,但他们只提供了一种粗略的经验性概括,没有提供利用社会因素来描述接触演变的具体方法。由于正在进行的语言接触往往引发较多的语言变异,从变异出发区分内、外部演变成为一个可能的方向。变异的存在为研究接触机制提供了实证观察窗口。相比已完成的变化,正在进行的变化让我们更容易观察实际的接触方向、过程和机制。相较于有界论和规则性推断,这种聚焦于正在发生的变异的思路可以暂时悬搁语源关系争议,因为两种语言历史上是否同源和它们正在发生的接触没有必然联系,同源语言分化后也可以再接触。变异分布模式是分析演变性质的主要依据。变异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基底上,结合傣语、汉语接触个案,我们认为变异在接触的层次结构、社会结构中的分布是最重要的两种分布。 二、分析接触音变的框架假设 正在发生的变异现象是分析接触音变机制的可靠窗口。有效利用变异材料需要满足以下两项条件:(1)梳理参与接触的语言的历史音变;(2)辨明接触现象发生的层次和方向。 (一)梳理历史音变 展开接触研究前应先对参与接触的语言各自进行方言比较研究,并完成原始语构拟和音变梳理,进而将可以用历史比较解释的音变归入内部演变,在讨论接触音变时尽量避开。这背后隐含的假设是:内部演变更倾向于规则变化,而接触演变不一定能到达十分规则的程度。所以梳理历史音变对分离接触演变来说有必要性,没有充分性。但这对我们的研究目的来说是有效的:误把规则的接触演变归入内部演变,虽然用以研究接触演变的材料减少了,但这些材料中包含内部规则演变的风险也降低了。通过方言比较找出语音对应关系、梳理内部音变是分析由接触造成的一些特殊演变现象的必要条件,这里举一个例子①。漠沙傣语的汉语外来层和傣汉语(傣族说的汉语方言,下同)中对目标语(汉语方言)的阴平字匹配模式除“44==阴平”②外,还有一个匹配变异形式35,形成“44/35==阴平”匹配模式。先看傣汉语中的部分实例:
所调查的68个阴平字读音频数统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