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项工程”的确立及历史贡献

作 者:

作者简介:
莫兰琼(1978- ),女,福建上杭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海 200020)。

原文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20世纪50年代,“156项工程”的建设构建了中国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雏形,为新中国确立现代工业和国防工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56项工程”启动了中国大推进式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成规模地转移了苏联基础工业的基础技术,填补了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技术的空白,在短期内促进了技术进步,为中国形成较为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重构了中国工业化区域,造就了大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建立了一批多类型的工业城市群体,改变了建国之初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156项工程”是后发国家推进工业化发展实现工业赶超的成功典范。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24 年 01 期

字号: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的洋务运动,到孙中山先生的实业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过渡时期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工业化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①作为现代化的载体和象征,工业化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经之路。

       中国近代工业化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相较于英国工业革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尽管曾有过近代工业的零星发展,也形成了一些现代工业的基础,但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以及多年的战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破坏。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工业体系残缺不全,几乎没有自己的工业产业,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还不如同期也很落后的印度。②为尽快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力量进行苏联援华的“156项工程”及其配套的694个限额以上项目建设,建立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③。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已建立起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020年,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以来梦寐以求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已基本达到。当前,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的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全产链国家④,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的转变,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跨越⑤。

       “156项工程”的建设构建了中国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雏形,为新中国确立现代工业和国防工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通过“156项工程”的建设,中国成规模地引进了苏联基础工业的基础技术,填补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技术的空白,能源、机械、原材料等重工业的技术水平向前跃进了几十年,一下子提高到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汽车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重型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以及航空航天、电子等当时新兴的高科技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得以快速发展,仅用几十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历程,与改革开放前以“156项工程”为代表的基础性投资和建设有密切的关系。⑥可以说,如果没有以“156项工程”为代表的1978年以前的国家这种长期性的、基础性的投资和建设,就不可能有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重新审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客观评价“156项工程”的历史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156项工程”的确立及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

       “156项工程”是我国“一五”时期苏联援助我国建设156个工业项目的统称。这一庞大的项目是中苏两国在1950年至1957年期间前后多次协商分批确定并逐步实施的。

       (一)“156项工程”的确定过程

       1.第一批50个项目的确定

       第一批项目确立于1950年。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政府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⑦根据协议,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年利率仅为1%的援助性贷款,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⑧为感谢苏联的帮助,中国向苏联提供大米、桐油、钨砂、猪鬃及植物油等分十年付还贷款本金及利息。⑨通过这3亿美元贷款,中国从苏联获得了50个大型工程项目,此即156项工程的第一批项目。⑩这50个项目以军事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涉及煤炭、冶金、钢铁、电力等领域。(11)其中,军工项目占了较大比重,如1950年中国使用的6000万美元借款中,有1/3用于军事订货。

       从1950年至1952年1月,苏联帮助设计的项目共计42个,其中已作出初步设计并获批的项目有15个。(12)1952年底,苏联援华的50个重点项目陆续确定,涉及钢铁、电力、煤炭、机械、化学、冶金、汽车、造纸等领域。

       2.第二批91个项目的确定

       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签订《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及其《协议书》。(13)协议规定,苏联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含钢铁、石油、有色、化学、机器、电力、煤矿、医药等的大型工程项目91个。具体为:石油炼油1个、钢铁5个、机器制造32个、动力机器及电力机器制造16个、煤炭12个、电站10个、冶金8个、化学7个、食品加工1个、医药2个。根据协议,该批项目连同第一批的50个项目将于1953-1959年6年间陆续开工,由苏联负责提供技术参数和资料,供应相关设备,指导和培训中国技术人员开展项目设计。(14)为补偿苏联对援建项目的部分支出,中国承诺向苏联提供精钼矿3万5千吨、钨砂16万吨、锡11万吨、锑3万吨、黄麻、橡胶、茶叶、猪肉、羊毛等9万吨。(15)

       根据当时预估,第一批和第二批共计141个项目建成后,中国将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能力将大大增长。到1959年,中国发电量将达到200多亿度,煤炭产出将增至1亿吨,钢铁产量逾500万吨,这将达到苏联1928年至1932年期间的水平,也超过中国1937年的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