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早期中国影视潮的新趋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一川,《学术界》本期封面人物,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1982年、1984年和1998年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分获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学位办主任、教务处处长、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第六届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文联第十、十一届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兼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修辞论美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中国形象诗学》《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中国现代学引论》《革命式改革》《第二重文本》《艺术公赏力》《中国艺术心灵》《跨文化艺术美学》《跨文化学的要素》《艺术学理论要略》《修辞论美学述略》《大片时代记忆》《艺术史学要略》等(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学术界

内容提要:

21世纪早期中国影视潮呈现为大约五种新趋向:融世趋向表明中国社会正快速融入世界秩序中;流动趋向展现中国社会人口流动趋势及其相关生活方式变迁态势;跨门趋向显示中国各艺术门类之间呈现相互跨越和交融格局;图像趋向说明视觉图像或视觉文化在当代社会和文化中正扮演愈益重要角色;流溯趋向揭示百余年来中国现代性进程在历经现代Ⅰ和现代Ⅱ后进展到现代Ⅲ时段并呈现既向前流动又向后溯洄的趋向。这些新趋向表明中国文艺现代性无法离开传统,而只能带着传统走向未来。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3 年 12 期

字号: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23.08.001

       随着影片《英雄》(2002)在国内外电影市场实现热映和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在国内热播,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和电视艺术这两种大众艺术门类相继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新趋向,产生了其他艺术门类所一时难以比拟的社会影响力,值得选取合适的视角加以回顾和检视。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项特征,对于这种回顾和审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视为有关中国现代社会发展总体状况的表述,它涉及现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维度,中国文化现代性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符号表意系统维度,中国现代文艺则指向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审美表现维度。这就是说,当以富于感性形象特征的符号表意维度去呈现中国式现代化趋向时,中国文艺现代性就应运而生。中国文艺现代性正代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富于感性形象特征的符号表意维度。由此视角去重新梳理当前文艺观,就需要在如下方面予以强调:在文艺创作观上突出人民至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原则;在文艺价值观上倡导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在文艺功能观上重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协调、在身体感觉需要与心灵鉴赏需要的统一上突出心灵鉴赏的导向作用;在文艺宇宙观上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在文艺的国际交流上以中国文艺现代性为和平、和睦等人类共同价值作出独特建树。

       为使这里的讨论相对集中些,拟聚焦于21世纪头20年中国影视潮(可视需要而适当延伸到2022年),简称21世纪早期中国影视潮。这个话题本来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但限于水平和篇幅,这里只能略述其中的几方面。假如其每个方面都可以被称为趋向的话,那么,可以看到展现21世纪早期中国影视潮演变状况的多重趋向:一是国家改革开放战略转型趋向,这是指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在21世纪早期进入一个新时段,是中国经济和其他相关方面更加深层次地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时段,简称融世趋向;二是面向流动型社会的社会转型趋向,这是指从中国影视艺术作品所尝试反映的改革开放时代社会生活变迁状况去透视,展现出此时期中国影视作品与21世纪早期流动型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简称流动趋向;三是跨门类和跨媒介趋向,这是指包括电影和电视艺术在内的若干艺术门类和艺术媒介之间的跨门类和跨媒介的艺术交融态,简称跨门趋向;四是电影和电视艺术联手竞相展示作为大众艺术基础的流动影像媒介的力量,简称图像趋向;五是现代性分期后呈现的新趋向,这是指把21世纪早期中国影视史纳入中国文化现代性的长时段进程去考察,给予其中国现代Ⅱ和中国现代Ⅲ之间的交替这一特定分期和定位,简称流溯趋向。上述相关趋向还可以列出更多,但这些是主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这里拟就上述五种景观作一次全面勾勒,就教于方家。①

       一、融世趋向

       谈到融世趋向,不得不提到2000年2月播映的20集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在此前不到三个月,中国本来会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由于原拟举办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的美国西雅图在1999年11月30日爆发反全球化示威而被迫推迟。从这部根据1997年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热播电视剧可知,中国人日常生活更广泛而深刻地融入世界进程的酸甜苦辣滋味,早已被北京胡同普通市民张大民一家品尝到了。张大民是北京暖瓶厂工人,与邻居美女李云芳早就相识但不敢追求,得知李云芳被毛巾厂助理工程师徐万君去美国后给蹬了,在家不吃不喝,于是赶去李家施展“贫嘴”功夫而让李云芳哭倒在怀,从此与她恋爱、结婚并生下儿子张小树,过上“幸福生活”。但这种“幸福”并不长久,很快张大民下岗,到饭店看厕所。第20集的两段叙述颇有意思。一段叙述徐万君回来探亲时邀请李云芳等过去的同事去吃饭。张大民口头同意她去,内心却醋海翻滚,感觉自己一生很失败,与云芳彻夜长谈后终于消除误解。另一段叙述徐万君回美国时,张大民身着灰色西装和彩条领带去饭店送别,一边把上次对方送给云芳的美元送还他,一边施展绝技“贫嘴”,调侃在美国的中国人只会刷盘子、上飞机得小心点儿、避免得艾滋病,送别时还没忘记像外交家那样郑重地挥手说“别了,司徒雷登”。

       从这两段叙述可见,张大民这位北京胡同普通市民虽然从未有过出国经历,但早已遭遇出国浪潮带来的剧烈冲击了。这种剧烈冲击的程度,固然体现在张大民的婚姻生活、家庭生活及其看似琐细的请客送礼细节上,更在他的心灵生活的隐秘角落掀起难以平息的滔天巨澜。没有念过多少书而极度自卑的张大民,好不容易过上娶妻生子的幸福生活,想不到因徐万君回国请云芳吃饭一事而自卑得对自己失望透顶,好在最终凭借自己的“一张具有溜顺才华的超级神嘴”而在徐万君面前找到了侃平的机会。侃平,这种通过言语调侃对方而让自己不平衡的内心重新归于平衡的行为,确实成为遭遇基本生存困境的“京油子”张大民在中国融入世界过程中设法让自己的自卑心理归于平复的一件最后的武器。这种侃平方式的超级力量在于,通过口语调侃的神奇作用,这位在日常生活中深感自卑的小人物居然也能在调侃的瞬间活出伟人才有的崇高气派来。这不是廉价的“精神胜利法”或自我平衡心理的“作祟”,完全可以视为在首都长大、从小就谙熟国家及国际政治事务的“京油子”或“顽主”的日常“侃平”习俗的惯常运用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