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民主选举制度与香港政治转型发展基本格局的构建

作 者:

作者简介:
覃辉银(1969- ),男,湖北利川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广东 广州 510640)。

原文出处:
公共治理研究

内容提要:

面对香港社会的混乱局面,中央政府毅然行使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主导推进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立法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配套修法立法构成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新选举制度,依据新选举制度成功地进行了选举委员会选举、立法会选举和行政长官选举。香港新型民主选举制度重塑了香港选举政治文化,使香港政治重回“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奠定了香港政治发展的价值基础、制度保障、结构布局,走出了一条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发展道路,实现了香港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展现了良政善治的光明前景。以“爱国者治港”原则正本清源,引起泛民主派阵营发生分化,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的整肃和爱国爱港力量的建设。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宪制角色、内部管制和外部干扰都赋予行政长官更高的要求和历史重任。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7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0072(2023)03-0024-07

       DOI:10.13975/j.cnki.gdxz.2023.03.003

       香港回归25年来,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民主循序发展,港人真正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民主和自由。然而,自2012年起,香港社会出现了反国民教育、违法“占中”、旺角暴动、反“一地两检”及修例风波,而破坏社会的程度及规模亦不断升级,加上外部势力推波助澜,令香港陷入崩溃[1]。近十年来香港社会发生的种种乱象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原有的选举制度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和缺陷。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为反中乱港势力夺取香港管治权和外部势力进行干涉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香港修例风波演变为社会动乱,充分证明香港近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治问题,是涉及夺权与反夺权、颠覆与反颠覆、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面对一段时期以来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上正本清源、完善选举法制成为当务之急。

       一、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立法进程及三场选举

       面对香港社会的混乱局面,中央政府毅然行使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主导推进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完善。2021年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听取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述职报告时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2]这一重要论述为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立了指导原则。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为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并新修订了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配合,修订本地配套法例,“落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上述决定和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订。提出了涵盖8项主体法例和24项附属法例的有关本地法律修订法案。”[3]2021年5月27日,立法会通过了《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同时制定了关于选举资格审查委员会的组成、任期、候选人资格审查程序的方案。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是一套组合拳,旨在从根本上治理挑战香港宪制秩序的乱象,校正香港政治发展的航向。新一轮立法建制是一场反颠覆斗争,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及香港特区管治权、民生、经济的保卫战。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别于2021年9月19日、2021年12月19日和2022年5月8日依法、成功地进行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建立了“爱国者治港”的管治力量。三场选举以“爱国者治港”原则正本清源,不仅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管制队伍的重构,而且对香港政治体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型民主选举制度重塑香港选举政治文化

       纵观举行三场重要选举的过程可以发现,香港政治发生了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一是竞选人的主要行为指向发生了变化,从过往利用煽情文宜渲染对立攻击转变为聚焦经济和民生议题。参选者立足本职与专业,积极走访基层,了解市民疾苦,聆听民众心声;利用社交媒体接收网民留言,浏览公众见解,征集议题建议;摆设宣传街站,参加竞选论坛,推介自己的参选政纲、理念和主张,回应港人的吁求。大量自动当选的选委主动走基层听民意,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的真问题,探求解决深层问题的真办法,洋溢着赤诚的情怀。二是竞选人的核心比拼内容发生了变化。选举没有分化恶斗,从过去基于意识形态和泛政治化的炒作表演转变为更加注重民生和发展议题,更加注重参选人的能力和素质展示。“通过比专长、比政纲、比理念、比担当、比贡献等方式,积极争取选民支持。”[3]李家超参选行政长官,特意安排走访了多个团体和单位,了解香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定位,通过集聚众人的智慧,形成参选政纲,致力于解决突出矛盾问题,继而又在广泛交流中“不断丰富、完善政纲,提出务实可行、贴地惠民的破解方略”[4],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最终凸显的是爱国爱港情怀和参政议政能力。三是在新选制下选举风气发生了质的变化。三次选举都经过严密、充分的策划和组织管理,选举过程公平、干净、安全、平稳、顺利。立法会选举不再是过去那种喧嚣纷乱、泛政治化、极端化、挟持民意的气氛,不再是煽动对抗、撕裂社会的恶性竞争,不再是纠缠内斗、徒具形式的政治操弄,而是呈现出一种依法、有序、理性、包容竞争、展示爱国爱港情怀、宣示服务乡土的新风气。社会各界热情参与,广大选民积极登记投票,展现了对新选举制度的认同、对香港未来的期许和对“一国两制”的信心。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整个选举过程不仅规范有序、公平公正、安全廉洁,而且有声有色、亮点纷呈”[5],反映了香港社会广泛认同新选举制度、高度认可李家超的能力和施政纲领,表现出团结一致再出发、推动港岛“由治及兴”的共识和愿景。四是最终的选举目的和效果发生了变化。新选举制度下的选委会选举和立法会选举对香港的政治运行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新选举制度弥补了过往选举制度的漏洞,减少了泛政治化的无谓纷争和社会内耗,重新塑造了一种良性竞争、理性建设的选举文化。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则巩固了符合香港实际的政治发展格局,奠定了香港转型发展、高效治理的组织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