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23]07-0005-11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兴办军事工业入手,初步建构起军需为主、兼顾民用的公营工业体系。这些公营工厂是“关于制造军用品和群众特别必需品的产业”①,因此不可避免地体现了苏维埃政权对工厂的强控制。“苏维埃政权之正确的组织,是要以党的坚固的指导为条件的。”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在公营工厂中设置了相应的党组织。然而由于苏维埃的公营工厂“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③,工厂的数量与规模较为有限;加之中央苏区时期党组织在工厂内的工作目标更集中于进行政治、军事与生产动员,与当前系统化的国企党建工作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长期以来学术界更侧重于对公营工厂建设史的总结,尽管已有一些成果论及党对工厂的领导,但对该时期公营工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和内容等仍缺乏系统梳理。事实上,中央苏区时期党在领导和管理公营工厂的过程中,在尝试建构工厂党组织功能的基础上,展开了早期工厂管理中“国企党建”的探索,并使之成为后来党领导公营工厂的重要经验来源。有鉴于此,本文拟围绕中央苏区时期公营工厂党组织功能的建构依据、嵌入机制与具体实现进行探讨,以期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环境下建立与巩固公营工厂党组织的思想理路。 一、中央苏区时期公营工厂党组织功能建构的时代依据 正如恩格斯所言,每一历史阶段“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④。作为新鲜事物出现在革命根据地的公营工厂正是这一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特殊产物,它最初是在革命物资需求的推动下产生的,并随着革命根据地的扩大与巩固而不断发展。可以说,中央苏区时期的公营工厂承载着特殊的时代使命,这也成为这一时期公营工厂党组织功能设置的内在依据。 (一)中央苏区时期公营工厂的时代使命 中央苏区时期,敌人的经济封锁与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不能不影响到苏维埃经济的特点与它的发展”⑤。这一时期苏区发展经济的原则,一是集中一切力量保证战争的需要,二是适当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⑥在此特殊时代背景下,公营工厂实质上是为保障革命战争和民众生活的物资供给而设立的。 公营工厂首先是作为军事保障的“后勤”战线出现的。毛泽东同志强调,充实红军的给养是“对于革命战争有决定意义的事业”⑦。然而,中央苏区是地瘠民贫之区,工商业非常不发达。如果仅依靠原有以手工业为主的工业,无法满足大规模物资供应和武器机械制造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集中苏区的一切经济力量,帮助革命战争”⑧成为重要任务。事实上,“苏维埃特别注意保障供给红军的一切企业的发展”⑨,不仅设立了中央军委兵工厂、福建军区兵工厂等修造武器的工厂,而且开办了中央被服厂、中革军委印刷厂等后勤保障工厂,真正将经济建成了战争动员中的重要一部分。 公营工厂也承担着保障民众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务。这一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十分严密,“水陆断绝,运输艰难……因此造成农产品过剩、工业品恐慌,油盐布匹及一切的物价飞涨”⑩。为保障根据地民众的生活需要,该时期中国共产党也设立了中华织布厂、中华樟脑厂、中央造币厂、熔银厂等有助于满足军需民用的公营工厂。尽管这些工厂在公营工业体系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对于支援战争、打破经济封锁和改善军民生活的作用是很大的。 公营工厂的发展也是可能的“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11)。由于经济的落后和社会的不稳定,还必须利用私人资本来发展苏区的经济。尽管如此,“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12)。事实上,公营工厂中公有制的所有权形态、工人的民主管理、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等,正是社会主义成分的体现。公营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造成阶级力量上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变动和经济上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倾向。公营工厂实际上成为工农群众建构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认知与政党认同的重要场域。 (二)中央苏区时期公营工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中央苏区时期,为更好地将工人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公营工厂建立了党团和工会组织。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公营工厂党组织积极“求得适合斗争条件与需要”(13),立足时代使命明确了自身的功能定位。 其一,公营工厂党组织是真正运用党的政策去领导群众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只有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巩固与加强,才能够保证工农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14)。公营工厂作为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革命物质基础、推动根据地经济发展等重要任务。因此,党组织必须在发展生产中承担起领导者与组织者的重要责任,真正将自身建成工人群众中的核心。 其二,公营工厂党组织应提高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中央苏区时期,“提高我们的技术,增加我们的生产,是苏区工厂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在国家企业的工厂里”(15)。因此,公营工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与政治优势,充分动员与凝聚工人群众以确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事实上,公营工厂党组织的生产动员功能正是基于这一时期的特殊时代需要而建构的,是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其三,公营工厂党组织应充当“党的宣传学校”(16)。正如马克思所言:“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17)为培育工人的劳动热忱与革命意志,公营工厂党组织“应经常广大的向工人解释和教育‘以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18)。同时,使工人了解公营工厂是“为着供给战争,为着供给工农大众的需要,为着创造人类最大的幸福而生产”(19)的工农民众的工厂企业,从而激励工人群众自觉地把劳动积极性提高到最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