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对元宇宙沉浸式特征的冷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奇琦,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月,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科研助理(上海 201620)。

原文出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元宇宙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不仅成为深受关注的前沿热点,而且占据资本布局的重要位置。元宇宙的未来形态将其沉浸式特征在场景化、具身传播、持续在场以及社交融合等方面加以显现。沉浸从形式和意境两方面呈现了其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同时,元宇宙的构建蕴含人类解放的美学幻境,但加速背景下的元宇宙难以延续这种美学追求。现代性引发的“空洞在场”、技术理性诱发的“单向度的人”以及全景敞视触发的人的“规训”危机,加速了元宇宙空间中人的异化以及美学的消弭。因此,元宇宙空间的美学研究亟需一种政治转向。面对繁杂的现代社会,对元宇宙的审美思考要依托感性进行理性反思,增强两者的融合性与超越性,进而形成一种审美智性。在这一思路下,元宇宙的未来路径应秉持合理把握沉浸距离、平等之维的权力治理以及差别与本质共存的共同体原则,加快实现完满理想的追求。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20;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23)06-0082-11

       伴随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传播媒介的迭代革新,“沉浸式体验”的设计在电影、戏剧、主题公园等领域被广泛运用。同时,正在生成的元宇宙与“沉浸”一词粘连。但从某种层面看,沉浸是一个较为原始的概念以及古老的美学问题。沉浸式体验不是在新媒介技术出现之后兴起并成为可能的,而是审美过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状态。技术能够为沉浸式体验提供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感观要素,却不是构建审美对象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笔者从美学的角度对元宇宙的“沉浸”及其未来发展形态进行思考与展望。首先,笔者在梳理“沉浸”概念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元宇宙的沉浸式特征。其次,讨论文艺美学的重要特征并将其映射于元宇宙的沉浸追求。再次,分析新技术加速背景下元宇宙中美学的消弭以及人类面临的异化危机,进而探究元宇宙空间构建面临的政治美学转向。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融合政治美学意蕴思考元宇宙的目的与追求。

       一、元宇宙的沉浸式特征

       2021年可以视为“元宇宙元年”①。作为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形态——元宇宙,博得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资本布局的前瞻性热点。从2021年年初罗布乐思公司的上市,到牵动全球目光的Facebook(脸书)更名,彻底将元宇宙引入公众视野。从发展历程看,元宇宙涉及的领域不断深入与细化。因此,元宇宙不再拘泥于娱乐、商务以及社交等场景的应用,而是深入开发包括政务在内的更广泛的领域。元宇宙在开拓场景的同时,扩增受众以提升自身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在诸多领域取得可观成就,并使建立在交流与互动基础上的新型社会样态的实现成为可能。其中,元宇宙最具关注度的关键词之一是“沉浸”。在“Meta”的更名发布会上,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将元宇宙定义为“沉浸的数字世界”(Immersive Digital World)②。此外,微软、英伟达、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平台纷纷布局元宇宙,试图在追求沉浸感目标的基础上形成全场景化的未来生态。

       沉浸感起源于一种心理活动,与之相关的理论可追溯到美国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关于心流(Flow)的论述,他强调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而忽略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经历本身会带来难以言喻的快乐,并让人们愿意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③。最初,心流理论描述的沉浸指发生在艺术创作中的专注状态。例如,演奏家在弹奏音乐时的全情投入,作家在文学创作时的废寝忘食以及画家在绘画时的如痴如醉。这种忘我的沉浸能够暂时性地抵御疲劳与各种生理不适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样有关于沉浸的描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⑤由此可见,景物与感情是境界形成的必要单元,二者缺一不可。

       沉浸感产生于人的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中,这种集中不是数字世界所特有,可能发生于多元场景之中。与其他场景沉浸不同,元宇宙的沉浸将通过数字技术打破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使二者的融合与交流成为可能⑥。同时,在先进交互技术的支撑下,其沉浸感带来的感官刺激和情感调动是传统媒介远不能及的。就技术层面而言,用户沉浸式体验的实现主要涉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和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等核心技术。VR技术使用户通过沉浸式头显与所生成的虚拟世界实现实时交互。AR技术能够在物理场景中创造虚拟对象,并达到失真的效果。在MR技术的作用下,用户、虚拟对象与现实世界之间将搭建起信息交互的桥梁,以此增强沉浸感的体验。

       在元宇宙形态之下,“沉浸”一词既表现了以过程为导向的特点,又阐明了以目标为导向的效果。换言之,一方面,元宇宙需借助沉浸式媒介实现空间构建;另一方面,元宇宙的预期效果是实现人、媒介与虚实环境的感知融合,进而形成沉浸式新形态。人、物理环境、虚拟环境以及媒介是构成元宇宙的关键要素。具言之,元宇宙的沉浸式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四方面。

       第一,沉浸的深度场景化。元宇宙是多种高维场景的全面立体整合,元宇宙时代又被称为深度场景化时代。场景在元宇宙中的存在具有工具特性,不但能将一切元素与微型单元相连接,而且可以形成随时随地的空间入口。换言之,在资源配置完善的基础上,场景能够将多元媒介与用户相连接,为用户进入元宇宙提供次元接口⑦。此外,在实现复刻的基础上,元宇宙能够填补物理世界无法完善的缺陷与不足。元宇宙通过智能化的数字技术将庞大的用户群体连接,这种连接在实现场景中创造性升维的同时,完成媒介的又一次更新与迭代。场景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即能够满足不同状态下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平台搭建还是内容输出,元宇宙都以服务人类的主观需求为主。元宇宙又被视为快速的盈利窗口⑧。例如,元宇宙最早在虚拟游戏领域初见雏形。“第二人生”、“动物森友会”、“Decentraland”等经营类游戏在捕获众多玩家的同时,得到相关资本的青睐。

       第二,具身传播的沉浸感。人类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感知世界。在Web3.0时代,具身传播不仅能够影响上述感觉的信息流动方式与效果,而且是元宇宙沉浸式特征的基础。元宇宙通过诸多新技术的衔接与整合,形成了一种虚实相融的新型社会形态。这种形态允许人类借助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多重技术支持,在多元系统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融合⑨。美国学者唐·伊德(Don Ihde)在论述人与技术的关系时指出,具身关系是构成人与技术关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⑩。具体而言,具身关系是人类凭借技术与工具构成的一种实践性的世界感知链接。在信息流的链接与传输之下,人类能够形成身体层面的知觉与体验感。同时,在具身关系影响下,人类的身体表现不再是抽象的泛化属性,而是能够担任信息流动的主体媒介的实体属性。在媒介全面渗透的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时空观被技术改变。在这一背景下,具身传播正在促成一种人、技术与场景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换言之,在元宇宙场景中,技术嵌入身体、身体对接虚拟场景实现人机交互,都表现出具身传播的沉浸特征。同时,在具身传播的作用下,元宇宙不仅是满足人类关系交流的平台,而且是为用户的数字身份提供经营、交易等功能的多元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