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正妙,男,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红,女,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原文出处:
毛泽东研究

内容提要:

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近十年来,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集中在毛泽东社会公平思想、社会矛盾思想、医疗卫生思想、社会治理思想、民生思想等方面。未来进一步推动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需要在扩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视角、综合研究方法上发力。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回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毕生致力于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形成了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对新时代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引起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研究成果呈现纵向深挖掘和横向深拓展态势。

      一、研究概况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绚丽华章。毛泽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中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新时代热点话题。在缺乏专著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状况下,不少成果对毛泽东思想某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有益探讨。如贾钢涛的《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1949-196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韦斌的《毛泽东民生思想简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孙进的《毛泽东平等思想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仝华的《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李捷的《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张明的《现代性的中国方案——基于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尹传政的《毛泽东与新中国水利工程建设》(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陈龙的《历史发展视域中的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这些论著的共有特征就是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重要会议决议为指导,揭示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此外,与毛泽东研究密切相关的经典文献和史料编辑出版,如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毛泽东读书集成》(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和李敏等编的《领袖毛泽东》等,为深化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除出版的著作外,研究论文也井喷式涌现。如以“毛泽东”为主题词,通过不完全统计,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就搜到论文6万多篇,而以“毛泽东”加“社会建设”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相关研究成果也有1000多篇,其中有20篇论文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释。专家学者认为:毛泽东是和谐社会探索的先驱者,毕生都在思考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这个重大问题①。从君主立宪、法令而善到“开其智而蓄其德”的转变,标志着青年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萌芽。苏区时期,他对社会建设进行探索:创造了阶级斗争基础上的新型社会关系,发展了服务于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的各项社会事业,开创了进行社会建设的群众运动形式②。延安时期,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推出系列社会建设举措:锄强扶弱,维护社会稳定;推行民主政治,维护公平正义;提高边区文化素质,开启民智;重视民生,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等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会建设的宗旨④,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民生资源,为社会转型提供必要民生保障⑤;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建构平等的社会关系⑥,将促进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建设的追求目标⑦;以矛盾化解为重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基层治理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⑧。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呈现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相连接、理想状态与发展阶段相结合、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相协调的特征⑨。他的探索为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⑩。

      近十年,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也推动了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纵深发展。例如,每年中国社科院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论坛”、湘潭大学举办的“全国毛泽东论坛”和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毛泽东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等,以“从全面小康看毛泽东防止两极分化思想”“毛泽东与新中国治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为主题,对毛泽东防止贫富两极分化思想、社会治理思想、社会伦理思想、社会矛盾思想等进行探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揭示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价值,观照了重大现实社会问题。此外,中央政法委召开的“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大会、北京大学举办的“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主办的“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学术研讨会等,也有专家围绕毛泽东社会公平正义思想、社会治理思想等展开深入讨论,对深化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二、主要研究成果

      近十年来,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研究取得可喜成绩,从纵向来看,梳理了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孕育、形成和成熟的发展脉络;从横向来看,涉及社会心理、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等方面,主要研究热点内容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于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的研究

      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状是其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是其文化基础,近现代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潮是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正观是其理论基础(11)。其主要内容包括:在经济上,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专制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治;在意识形态上,加强以公正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教育;在国际关系上,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2)。毛泽东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对于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价值(13)。

      在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中,平等的正义思想占据核心位置。毛泽东的正义思想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现实运动为载体,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的“均平”正义和西方资产阶级“公平”正义的理论超越(14)。对社会制度的探索体现了毛泽东正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人民主体构成毛泽东制度思想的实质正义内容,群众路线则为实质正义的实现提供了程序正义的有效保障(15)。毛泽东对分配制度的正义追求具有现实启示:必须继承与发展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把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张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恪守政治经济学意义、伦理意义上的分配正义理论的适用范围;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