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化遗产观及其当代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国龙,男,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琦,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原文出处:
毛泽东研究

内容提要: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观。毛泽东文化遗产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文化建设的时代需要,系统论述了如何正确认识文化遗产,怎样有效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处理好各文化遗产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系统梳理毛泽东文化遗产观,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23 年 06 期

字号: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基因和精神血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毛泽东是推动中华文化由传统文化形态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贡献者,其文化遗产观深深融入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进路中,体现了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体现了党构建反映民族和时代特色文化样态的价值旨归。系统梳理毛泽东文化遗产观,对加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正确认识不同性质的文化遗产

      封建时代的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毛泽东指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主要是封建时代的文化”①。在认识封建时代的文化遗产问题上,毛泽东强调封建时代的文化有人民的东西,也有非封建乃至反封建的东西。封建时代的文化固然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中华民族历史上灿烂的古代文化是在封建社会中产生的,象征中华民族光辉成就的古代科学技术发明、代表民族文化特性的古代文艺作品同样是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逐渐繁荣起来的。“把封建主义的东西和非封建主义的东西区别开来”②,是毛泽东正确认识不同性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态度。

      (一)正确认识封建主义文化遗产

      中国社会曾长期处在发展迟缓的状态中,毛泽东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封建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一方面,封建主义有其自身局限性。毛泽东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③构成了长期束缚中国人民的四种统治权力,代表着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在封建时代,地主阶级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相应地,该时期文化遗产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等级阶层、尊卑秩序等。另一方面,封建时代的文化也不全是封建主义的。如毛泽东在评价《资治通鉴》时指出,虽然作者的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仍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饱读史书,从历史人物中汲取智慧养分,并融会贯通到后来的实践行动中。此外,毛泽东尤为重视“马列著作、哲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学”④,深刻影响着其思想认识,是其正确认识封建主义文化遗产的思想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是正确认识封建主义文化遗产的思想基础。毛泽东认为,我们必须关注到“是非善恶是历史地发生与发展的”⑤。由于地主阶级在不同社会时期起到的历史作用不同,相应地文化遗产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当封建主义还处在发生和发展的时候,它有很多东西还是不错的”⑥,要注意区别对待封建主义发生、发展、灭亡不同阶段的文化,以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对待文化遗产。毛泽东强调,正确认识封建主义文化,就要研究中国历史中谁是真正压迫人民的敌人,明确与旧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作斗争的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以及新的思想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学习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同时,要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保有批判的能力,能够敢于澄清混乱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反封建主义的文化遗产

      毛泽东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包括“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⑦。中国的封建主义没有向外侵略的性质,但它是反对人民的。民主革命文化是反封建主义文化在我国具体历史时期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各个革命发展阶段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这种民主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封建主义社会,其文化就是反封建主义的文化。通过这个阶段再去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毛泽东认为这是“历史必由之路”⑧。

      科学区分反封建主义文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反封建文化形成中的作用。毛泽东强调,我们的一些同志有时会忘记“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农民,“一切封建的宗法的思想和制度,都随着农民权力的升涨而动摇”⑨。农民运动的发展使得族长无法再压迫其族下子孙,神的庙宇被农民协会用来做会所。对于推翻神权、破除迷信,毛泽东强调,党要发挥教化而不是强制的作用,“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庖是不对的”⑩。神权和迷信要农民到了一定时期用自己的双手去破除。文艺方面,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另一方面,“反封建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全部可以无批判地利用的”(11)。反封建的文化虽然比封建主义的好,但也要有批判、有区别地加以利用。毛泽东在正确认识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明确了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封建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性质,不占统治地位的非封建文化乃至反封建文化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正确认识不同性质文化遗产的方法

      文化属性决定文化遗产性质。判断文化遗产的准则,就是看其是否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解放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是人民的敌人,在对付敌人和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时,必须用坚持保护人民事业的原则。毛泽东强调,我们问题的中心“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12)。对于过去的文艺作品,必须首先检查他们是否服务于人民,对历史进步是否有意义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在《给杨绍萱、齐燕铭的信》中,毛泽东指出,在旧戏舞台上地主阶级掌管着舞台,人民成了渣滓,赞扬他们的新剧纠正了历史的颠倒,“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13)。

      人民性是判断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14)。以教育为例,毛泽东指出中国教育史是剥削阶级手中的工具,但不能否认中国教育史中人民性的一面。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等思想,是中国古代制度中民本思想的典型代表,对人民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有代表人民的文化遗产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融合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造福人民群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