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国内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车宗凯,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毛泽东研究

内容提要:

2022年,国内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成果丰硕、论题多元,特别是在整体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著作版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化和教育思想、生平和经历研究,以及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平和思想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注重党的理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热点议题的引入,重视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及版本挖掘,关注和研究同时期其他人物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贡献,持续深化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毛泽东思想研究。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23 年 05 期

字号:

       2022年,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可获得文献进行统计,在学术专著方面,以“毛泽东”为题名关键词检索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除去各类教辅、教参、普及读物,2022年度国内全年共出版有价值的毛泽东研究学术专著(编著)4部。在学术论文方面,以“毛泽东”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2022年度国内各类期刊发表毛泽东思想研究相关学术论文共1094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论文297篇;若以“毛泽东”为篇名检索,学术论文911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论文224篇。以“毛泽东”为题名检索中国知网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2022年度国内相关主题的硕博学位论文为共计105篇①。

       一、整体性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②。作为开篇之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重要论题。

       第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指出:“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③党的七大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石仲泉经过系统考察后指出,党的七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之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两大胜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党的指导思想又实现了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④。鲁书月从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毛泽东思想实质的阐释背景入手,考察并论证了改革开放之后胡乔木在负责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过程中,对提炼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所发挥的作用和贡献⑤。

       第二,党的历史上三个历史决议与毛泽东思想的阐释。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仝华指出,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之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一些“新界定”,这些“新界定”对于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具有指导意义⑥。党的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典性文献。樊宪雷分析了三个历史决议的制定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一个历史决议“为毛泽东思想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三个历史决议“反映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⑦。杨新宾认为毛泽东思想是贯穿三个历史决议的“核心话语”,三个历史决议“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转化为历史评价的智慧、策略与技巧”,“使毛泽东思想评价建立在科学、公正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毛泽东思想阐释的理论线索;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诠释和体系建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确立、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最终目标⑧。

       第三,毛泽东思想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在关联。武文豪和周向军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论述,指出习近平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表达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和实践要求⑨。杨浩、李晓光认为,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⑩。刘佳认为,习近平从劳动幸福观、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等方面丰富了毛泽东劳动观并进行创新(11)。杜谆从统一战线的视角分析了习近平对毛泽东侨务思想的理论传承与创新(12)。

       二、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究

       毛泽东的著作是研究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载体,凝结着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考与认识。本年度,学界关于毛泽东著作版本的研究持续深入,主要有几个论题值得关注。

       第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版本和内涵研究。2022年,是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80周年。作为反映毛泽东文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多年来《讲话》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本年度,《讲话》再次吸引了学界的目光。胡为雄指出,忽视毛泽东的个人因素,难以理解或完整说明《讲话》的诞生,在当时党内唯有毛泽东能作出有关文艺的经典性讲话(13)。《讲话》的版本问题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例如,李惠、高锐通过对相关文献及亲历座谈会的作家日记、回忆记述进行梳理,认为1942年毛泽东原始口述版《讲话》“引言”提请参会者讨论的应为六个问题而非公开发表时的五个问题,其内容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文艺问题,而是将文艺问题置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特定的政治、军事、经济语境中去考量(14)。许多学者以《讲话》为线索,探讨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谭好哲认为,把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概括为人民美学论是有文本根据和历史根据的;《讲话》在中国现代文艺和美学史、世界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进程中都有重大理论贡献(15)。刘洪森、黄家皓认为,革命与文艺是《讲话》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将《讲话》置于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背景中,就能“更好理解毛泽东对于文艺革命的重视以及他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推动文艺革命的努力”(16)。毛泽东在《讲话》中规定了革命文艺的特质,即要求革命文艺确保党的领导权、发挥团结人民和打击敌人的作用,还需要从属于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讲话》反映了毛泽东文艺理论中的核心观点。有学者分析了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对雅克·朗西埃的文艺思想的持续影响(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