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的发挥对维系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和反腐肃贪有着重要意义。审计制度史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审计体制与机构的演变,二是审计制度的变革,三是审计机构运行和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度史存在静态和动态两种研究模式,传统上审计制度史研究主要注重对审计体制与机构、审计制度进行“复原”和“静态”描述。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制度会在现实运行中为适应实际情况而有所变更,只有研究制度的实际运行,才能更贴近历史实情,真正把制度史做活。审计制度史研究应将审计制度的创设、变迁与制度的运作有机整合起来进行考量,其重心应是审计制度运作过程和运行实效研究,这样才能够清晰地揭示审计制度的时代特征,有利于深刻认识和客观评判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也才能够“以史为鉴”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否则会变得空洞抽象。 审计制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审计制度史研究成绩斐然,对历代审计机构与管理体制、审计制度演变的史实考察与厘定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审计制度文化提供了基石,也为审计制度建设现代化提供了人文睿智和历史资源。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审计史、会计史、监察史和财政史等领域,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审计管理体制、审计机构、审计职官管理制度、审计政策法令等方面。目前学界鲜有专文对中国审计制度演变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反思,这不利于审计史学科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审计制度史研究的深化与创新。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挑选代表性文献加以梳理和评述,据此提出已有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并指明未来研究的着力方向,以期推进中国审计制度史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二、与中国审计制度史研究相关的学术积累 制度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审计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审计制度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大致是在以下三种学术脉络中进行的。 (一)与审计制度体系相关的研究 审计制度是一个整体或体系,它是由多个部分有机构成的。此类研究采用通史或断代史体例进行考证和梳理,研究内容涉及审计机构与管理体制、审计政策法令和具体审计活动等多个方面,能够对中国审计制度演化的总体认知发挥重要作用。 1.通史类代表性著述 通史类著述内容系统全面,最能反映某一学科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此类研究成果主要有方宝璋的《中国审计史稿》以及李金华的三卷本《中国审计史》,这两部论著在时间段限上涵盖了古代、近代与现代社会审计监督产生、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主要贡献在于以整体性视野作为研究取向,以完备而准确的史料为依据,对中央及地方审计机构、审计职官设置、审计法制和典型审计活动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证与梳理,为进一步探究审计制度的具体运作奠定了扎实可信的研究基础。此外,赵友良的《中国古代会计审计史》和《中国近代会计审计史》、肖清益和谭建立的《中国审计史纲要》等论著,虽然内容稍显简略,但其中的许多观点值得参考和借鉴。 2.断代史类代表性著述 与通史类著述相比,此类研究的时间段限相对较短,主要集中于隋唐、两宋和革命根据地等时期。第一,在隋唐审计制度研究方面,李锦绣的《隋唐审计史略》以传世文献和考古文献中的史料为据,探讨了隋唐时期中央和地方审计机构的构成及运转,对唐代比部审计体制、审计法制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隋唐审计制度的演变轨迹。第二,在两宋审计制度研究方面,方宝璋详细考察了宋代专职审计机构和审计专业技术官吏,并对宋代审计制度的成就和局限进行了客观评价。第三,在革命根据地审计制度研究方面,张希坡和黄东海探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审计制度产生的原因和演进的历程、审计机构的建立和施政概要、审计条例和巡回审计等,客观总结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审计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第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制度研究方面,汪德华等以审计机构与管理体制、审计职能为主线,分三个阶段考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审计的百年发展历程和若干经验启示。方宝璋和何瑞铧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审计机构、审计法规和审计工作成果,客观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发展规律。 (二)与审计制度体系构成要素相关的研究 已有审计制度史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于这一领域。此类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审计制度体系的构成要素,研究内容分别涉及审计机构、审计职官管理制度、审计法律制度等议题。 1.研究古代审计制度体系构成要素的著述 此类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古代社会的审计法制、审计机构和审计职官管理制度等方面。第一,关于古代审计法律制度,肖建新认为中国古代有大量的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审计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主要用来规制财政财务收支和钱物出纳审计,以及官吏考课的绩效审计。黄文德和方宝璋梳理了《庆元条法事类》等文献中的审计法制史料,认为中国古代审计立法在保证审计监督的规范性、肃清吏治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第二,关于古代审计职官管理制度,朱灵通等从品德、业绩、纪律约束和奖惩等方面对古代审计人员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重视审计队伍建设、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完善审计人员奖惩机制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当代国家审计人员的管理水平。第三,关于古代审计机构,方宝璋认为古代比部审计具有司法监督的性质,其演变的根源在于封建君主专制和相应政体的制约。 2.研究唐代审计制度体系构成要素的著述 此类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唐代比部职掌演变及财务勾检制度。第一,在唐代比部审计研究方面,李志刚认为唐代前中期比部主掌全国财务勾检,实为政府审计系统的中央领导机构,随着唐末中央集权的没落和职官制度发生变化,比部的勾检职能逐渐削弱。夏寒等认为唐前期较为完善的预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物管理部门的内控制度、御史监察制度和官员考课制度为比部审计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比部审计效能的发挥有赖于上述各项制度的密切配合。第二,在唐代财务勾检制度研究方面,王永兴的《唐勾检制研究》依据史籍和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关唐代勾检活动的记载,全面考察了唐代财务勾检制度及其实行情况,填补了财务勾检制度领域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