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生意人: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研究(1907-1937)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长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内容提要:

满铁附属地在日本侵略者的“经营”下,作为掠夺东北利权的“先发阵地”,以其完善的商业设施、便利的交通、低廉的税费吸引华商趋之若鹜。早期,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在附属地外华商资本的支持下引领了附属地的发展。满铁为扶植日商势力、确保利权,从特产物交易体系、资本、税收三个层面压制和拉拢华商。在此背景下,20世纪20年代附属地华商群体展现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到30年代初,满铁沿线华商的团结运动在日本的反对声中走向失败。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30年的起跌沉浮既是近代商人复杂性的体现,亦是日本侵华的缩影。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2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满铁附属地是指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接收的中东铁路南满段及其附属铁路用地,并逐步发展为包括长春至大连段、南关岭至旅顺段、大房身至柳树屯段、大石桥至营口段、奉天(今沈阳)至安东(今丹东)段,宽度20米到400多米不等的铁路沿线用地及大小不等的市街。早期满铁附属地在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经营下,因交通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不承认中国政府课税权等优势,吸引了不少商人迁入,其中不乏中国商人(以下简称“华商”)。

       国内学界关于近代东北地区商人的研究主要涉及商人营业特征、商人组织、商人的社会治理活动等①,而对东北地区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的研究相对薄弱。目前,虽有安生一篇介绍满铁经营附属地引诱华商前去营业的文章,但亦主要围绕日本资本的扩张展开,未见有关华商群体经营的专题性研究。②日本学界对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的研究首推大野太幹。大野认为,满铁附属地华商商务会作为附属地内华商群体的代表性组织,从成立、发展到被吞并,始终是日本控制下的华人商会。③事实上,华商群体在满铁附属地从自主发展到被日方控制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鉴于此,本文拟以长春、开原、奉天、四平街、公主岭等贸易较为活跃的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为考察对象,探讨其1907-1937年间的发展变化及特性,力图还原这一特殊地域内华商群体的真实样貌。

       一、满铁对附属地营商环境的打造

       日俄战争后,满铁作为日本“经营满洲”而设立的执行机关,在接手铁路附属地之初发现,除背靠奉天、营口等商业较为发达城市的附属地有所发展外,其他沿线众多的铁路用地全是一片荒芜或是基础设施欠缺的农村,如瓦房店不过是10余户农家的小村落,完全没有商业活动,开原站附近也是茫茫荒野,公主岭、头道沟亦是偏僻乡村。因此,为尽快将附属地发展成为周边的商业中心地,招徕商人投资贸易,以实现经济掠夺的目的,满铁开始打造附属地的营商环境。

       首先,在满铁附属地设立专门的粮栈区。近代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特产物如大豆、豆饼、豆粕等农产品贸易,因此,多数商人从事特产物及其相关产品的交易。满铁以吸引商人流入为导向,划分附属地功能区为住宅区、商业区、粮栈区、工业区。其中商业区(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主要交通干道及道路两侧商铺聚集、交易往来频繁的区域)和粮栈区(保管和交易东北特产物的区域)完全服务于贸易,两区占附属地内街区总面积的64%。④

       其次,满铁附属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附属地以车站为中心,初期的道路规划以周边辐射区域为重点,路宽以能通过荷马车(东北地区农村运输特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为宜。⑤交通建设加速了附属地内外商客的往来和货物流通。

       再次,满铁攫取中国政府在附属地的课税主权,造成附属地内外课税有轻重之分,这亦是引发华商流入满铁附属地的重要原因。华商进入附属地居住和经商,按满铁的规定需要缴纳公费。⑥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满铁附属地华商多为行商或只身一人,即在附属地内有店铺但不居住于此或在附属地内居住但不构成一户,因此,其不需要缴纳课金,仅支付手续费⑦,并且附属地手续费的六七成以行政费名义由满铁会社承担。⑧与此相对应,华商在附属地外营业需要缴纳的税目繁多,加征税费更是常事,并且同一税种附属地内外税率亦有差异。如1921年长春税捐征收局所征酒税,城内税重,头道沟满铁附属地税轻,“同一开设烧锅、同一自由卖酒,税额轻重悬殊”,于是“长春城里烧商避重就轻,相率迁入,以图省税”。⑨再看奉天省的情况,1928年外地输入物品进入省城市场,要纳5%的输入税和2.5%的销场税。为了避税,许多华商在满铁附属地内开设分店。⑩

       华商在满铁附属地之外承担了名目繁多的税捐,增加了经营成本。相比之下,满铁附属地因相对规范的商业环境、便利的交通、低廉的税费,引得商人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华商。到1936年,在满铁附属地内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总人数为123394人,其中华商占比达65%、日商为29.7%、朝鲜商为4.8%、外商(除日商、朝鲜商以外的西方商人)为0.5%。(11)

       二、满铁附属地华商群体的早期发展

       附属地之外的华商在满铁附属地营商环境的吸引下,基于趋利本能,纷纷向附属地内派遣代表或开设分店。因此,早期满铁附属地的华商从附属地之外迁移而来,其经营的店铺作为附属地之外商店的分店而存在,与附属地外的华商资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公主岭华商商务会初代协理李魁元,于1908年作为粮栈泰和顺分店的经理进入附属地;四平街华商商务会长冯魁章,于1909年作为奉天城内天益长分店店长进入附属地;1917年当选为头道沟华商商务会总理的李焕章,于1910年作为营口东永茂长春分店的经理前往满铁附属地头道沟。(12)

       满铁附属地之内的华商群体是在附属地之外华商资本的支持下开展经营活动的。

       首先,满铁附属地内的华商为保护行业利益、规范商业秩序,成立了商人组织,即华商公议会或华商商务会(13)。早期满铁附属地内华商组织以特产物贸易商为中心,具有同业公会性质。如长春头道沟满铁附属地1909年以27家粮栈商人为成员,成立了头道沟公议会(14);开原附属地于1910年2月设立了开原华商公议会,成员都是从事粮栈、油房等与特产物贸易密切相关的商人。瓦房店华商公议会于1912年设立,成员主要是从事大豆、豆油、豆粕的特产物贸易商。(15)公主岭华商商务会于1914年创设,会员同为特产物贸易商。(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