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当代审计制度的历史脉络,可以追溯至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所领导的革命斗争时期,也即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之前。在整整28年的“红色”时间里,尽管形势复杂,但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审计制度建设,在带领广大人民于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了监督财政经济、确保革命物资供给的审计制度。有关这段“红色审计”的制度构建研究,学界尚不充分,本文试图做一点探。 一、红色审计制度的初建:领导工人运动的产物(1921~1926)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投身到领导工人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当中,并且不断壮大力量,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也正是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发现工运组织所掌管的资金和财物不足,为确保其安全和高效,需要建立合适的机制。于是,审计制度开始初建。 (一)红色审计制度的萌芽——经济委员会简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首要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同时红色审计制度开始萌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所通过的革命纲领就指出:“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爆发了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罢工、9月的安源路矿大罢工、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等。频繁的工人运动有力地回击了剥削阶级的嚣张气焰。也正是在领导工人运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并酝酿组建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监督经费的正当使用。有如学者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领导工人运动过程中,就初步开展了审计工作。”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工人运动过程中,不仅成立了审计机构,还建立了审计制度。其中,最有开创意义的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所制定的《经济委员会简章》。 安源路矿是我国近代的大型企业,拥有1.7万多工人。工人深受沉重压迫,曾多次反抗,均以失败告终。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来到安源,于1922年2月建立了安源路矿工人党支部,5月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9月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中共组织此次工人运动过程中,该俱乐部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成为工人的精神家园,还掌管了较多的活动经费,包括工人们交纳的入部费、社会捐助费以及其他经济收入。学者指出:“安源路矿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经费的主要储备点。”但是,“随着俱乐部经济事业的发展和经费收支的大幅度增加,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对经费进行保管与监督的机关,以提高俱乐部经济收入的透明度,增强工人大众对俱乐部的信心”。因此,在安源路矿党组织领导下,俱乐部专门组建最高代表会议组织,以加强对革命经费以及其他财物的监督,有关监督俱乐部经费使用的审计制度逐渐萌生。1923年4月,该俱乐部第一届最高代表会议召开,决定成立一个具备财物保管及监督职能的机构——经济委员会。对此,时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的刘少奇指出:“因俱乐部经济扩充,事实上需要一监督与保管的机关,遂由最高代表会议推选九人组织经济委员会。”这里说明了经济委员会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和性质。在经济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三天,俱乐部第一届最高代表会再次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审计规则性质的文件——《经济委员会简章》。 依据《经济委员会简章》第一与第六两个条款,经济委员会为保管及审查俱乐部经费而设,下分保管部和审查部。审查部负责审查本部一切经济出入,每月须调取会计股、庶务股、教育股、消费合作社之账簿审查一次。从这里可以判断,经济委员会内部实际上设有类似审计性质的机构,那就是审查部。或者说,审查部的职能相当于今天的审计机构。有学者证实:“1923年4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设立的经济委员会审查部虽然无‘审计’之名,但从其实际职能来看,可以认定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出现得最早的人民审计机关。”同理,明确设立该最早审计机关“审查部”的《经济委员会简章》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组织所制定的最早的审计制度,它是贯彻和落实中国共产党“一大”关于严格组织纪律和经济监督等精神的第一份法律文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开篇之制。 继《经济委员会简章》之后,1923年8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章》及《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办事公约》相继通过,其中均涉足俱乐部经费及收支的处理主体和处理程序问题,实际上形成了对俱乐部财务经济的制约监督机制。接着,1924年初《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办事细则》出台,该细则最后四条内容确立了俱乐部的财务公开制度,通过财务公开,更好发挥监督作用。总体上,中国共产党重视经济监督,于“1923年10月到1924年底,在统一思想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建章立制”。而审计制度的构建恰是“建章立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实,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即已明确了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为红色审计制度的酝酿奠定了思想理念基础。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陈独秀虽未参会,但是他提交了四条意见上会讨论,其中第三条是“纲纪”,“他强调‘纲纪’,主张党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引起会议的广泛关注。最终“会议肯定了党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其中要求党组织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包括经济上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第12条明定:“地方委员会的经费、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中共“一大”决议纲领的这些规定,为后来安源路矿等地工人运动组织开展经济审计及政治监督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有如学者所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的审计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审计事业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审计监督制度的一次最早的尝试。”笔者认为,这个最早尝试的审计监督制度就是《经济委员会简章》。 《经济委员会简章》的通过,是俱乐部审查部建立及经费审查的重要依据。有学者认为:“经济委员会审查部的成立,表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已将其作为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进行财务监控和防止营私舞弊的重要手段。”1924年,俱乐部领导班子调整,对《经济委员会简章》的内容也做了修改,使审查部与经济委员会职能分离,成立经济审查委员会,专门审查会计账目和经费开支,更接近今天审计机构的职能。在机构设置上,该经济审查委员会与原有的经济委员会并列,从而凸显经济审查委员会的地位。因此,早年《经济委员会简章》对类似审计机构——经济委员会审查部及其职能的简要规定,使它成为红色审计制度萌芽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