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模—豪—肴关系的几种类型分析

作 者:
麦耘 

作者简介:
麦耘,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E-mail:maiyun@cass.org.cn。

原文出处:
方言

内容提要:

粤方言内各方言的模—豪—肴关系可分三种类型:A.模≠豪≠肴;B.模=豪≠肴;C.豪=肴≠模,此型实可分CI和CII。本文联系其它音类,从粤方言语音演变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定CII型反映早期岭南汉语,A型为粤方言定型后的状况,B型和CI型为A型的不同变形。文章还讨论了早期岭南汉语/粤方言与汉语通语之间的横向传递关系、汉越音与早期岭南汉语的关系等问题。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10 期

字号:

      壹 材料

      赵彤(2015)论述了在以广州话为代表的一批粤方言中,古效摄一等韵(以下称豪韵)与遇摄一等韵(以下称模韵)合流的类型及其演变史。其文注⑩言:“粤方言中模韵和豪韵演变的模式并不只此一种”。本文准备列举粤方言中豪、模韵以及古效摄二等韵(以下称肴韵)关系的几种类型,作一些讨论,还会涉及粤方言语音史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

      下页表1是一些粤方言/桂南平话古模、豪、肴韵例字的读音(声调略);三韵字之间用竖线隔开。资料来源:詹伯慧、张日昇(1987;1994;1998),杨焕典(1997),李连进(2000),彭小川(2004),陈海伦、林亦(2009),陈海伦、刘村汉(2009),杨璧菀(2012)①;文冲(在广州市东郊)的资料出自笔者与同事在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参看李新魁等(1995:108-110)和赵彤(2015)。广西地名加星号,其余在广东。所附汉越音②(越南汉字音)据李连进(2000)。个别字在少数方言的资料里不合适作代表字,则另出音韵地位相近的字。

      贰 三种分合类型

      2.1 把下页表1的最后一行的汉越音先放下,其余的用横线分成3种分合类型:

      A型“模≠豪≠肴”,三韵不混(几个桂南平话方言的肴韵唇音声母字读同豪韵,应视为发生了条件音变,今仍归此型);

      B型即赵彤(2015)所论的“模=豪≠肴”,但[k]组声母模、豪往往还保持区别;

      C型是豪肴相混而与模韵不同,为“模≠豪=肴”。

      不存在三韵混一的类型,也不存在“模=肴≠豪”的情况。

      表1所列A型方言特别多,是笔者所见资料中此型的音值表现最为多样,所以多选了几个,并不一定意味着此型在粤方言中分布最广(各型在地理上的分布,须另作细察)。

      2.2 现在观察各类型的音值表现(下文需要提到音值时,以打头者为代表)。

      

      

      叁 豪韵及豪模合流

      3.1 有一点无须证明:B型是从A型变来的。可以有两条变化路径:

      

      

      

      肆 模韵的音值

      模韵最常规的音值是[u],即模A1/C1。复合元音的读法模A2/C2[ou]是从[u]裂化而来,即朱晓农(2004/2006)所言“高顶出位”之一种。这一点不需要再讨论了。

      现在来看出现得较少的一种音值类型:模C3[o]。

      在《切韵》的构拟中,对模韵韵腹的意见有两派,一派拟为[o],一派拟为[u]。陆志韦(1947/1985:52-53)构拟了[o],又括注[u],说有时代先后和方言的不同。李荣(1956/2020:145)认为模韵在东晋至隋(公元4-6世纪)是[o],唐朝变[u]。在唐初玄奘(600-664)的梵汉对音所表现的中原音里,模韵已经是[u](施向东1983/2009)。

      麦耘(2009)认为粤方言定型于五代的南汉(公元10世纪中叶),而把此前的粤方言的前身称为“早期岭南汉语”。五代时通语的模韵自是[u]。由此视之,粤方言的模C3[o]是早期岭南汉语遗留下来的音;模A1/C1[u]是在粤方言分化出来、定型以后的音,模A2/C2[ou]更是此后部分粤方言演化的结果。

      伍 肴韵的几个问题

      肴A1和肴B1,肴A2和肴B2性质两两相同,下面合起来称为肴AB1[au]和肴

      5.1 为什么会有肴AB1和肴AB2的不同?可以有两条思路。

      

      

      下面为现代广州音系[a]两韵腹与韵尾的配置,附注古韵摄来源: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