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内在逻辑与困境突破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金洲,教育学博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1204)。

原文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要求,无论从现代化的关键变量、核心要求,还是从动力机制以及三者的聚合点上看都是如此。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价值、机制、行动、结果四方面的治理困境,需要通过树立大教育观、大科技观、大人才观和韧性治理的理念,构建多元主体互动的协同治理体系,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治理能力,加强三者一体化理论研究以及制定一体化发展衡量标准等途径来解决。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11 期

字号: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单列为党代会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中阐述,突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内在联系。三者的一体化发展,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第一基础;意味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力推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也意味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协调发展,加快建构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科技体系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一切对于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在以往党代会的报告中,“教育”常放在“社会”或“文化”领域中,“科技”常放在“经济”领域中,“人才”则是放在组织工作中。为什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三者分别析离出来并称,使三者从“幕后”转向“台前”,从“隐含”转向“突显”,而且从“并重发展”转向“深度融合发展”?这种变化背后,有着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从现代化的关键变量上看。现代化的出现和发展,总是与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正是有了科技革命,才导致人类历史进程的变化,使得世界各国的思想观念、制度建设、产业结构等发生深刻的变革。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电气化的出现、互联网的诞生,都是推进现代化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一点无论是从先行现代化的国别研究,还是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上都可以得到说明。对此,党和国家早就有着清醒的认识。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就曾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①在“四个现代化”中,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实现,归根到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时指出:“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③现代化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在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科技-人才-教育三者的链条式联系非常明显,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三者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共同构筑起现代化的大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

       从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上看。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国民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它包括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法治化、国际化、管理科层化、人的现代化等。④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是主体,是现代化活动的实际承担者。有了现代化的人,才会有现代化的活动,才会有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发展。要完成现代化,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来完成,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演化。《人的现代化》一书作者英格尔斯在该书中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⑤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自身的突出特色,表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都是指向人的现代化,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人口规模巨大指向的是人的全体发展,走向共同富裕指向的是人的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向的是人的和谐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指向的是人的全球发展。⑥人的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前提又是现代化的归宿。人的现代化、人的发展都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借助于教育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推进现代化所需要人才的涌现,从而推动现代化的实现,是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统筹安排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上看。创新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力支撑,也是发展速度、质量、效能及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的发展理念,从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越发凸显。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只有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才能拥有创新的主导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⑦“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⑧得人才者,才能在科技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中占有先机,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创新对人才的需求和渴盼,反映在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筑牢各级各类教育基础,为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做出基础性全局性贡献。由创新驱动到人才驱动,由人才驱动到科技革命,由人才驱动和科技革命的双重效应到教育改革发展,人才、科技、教育高度融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一体化状态呈现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