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农场建立立体化产权制度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炉城 海南省农垦总局

原文出处:
中国农垦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又指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海南农垦国有农场如何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建立具有农业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不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来研究。本文结合垦区企业近几年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提出在国有农场中建立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共有的立体化产权制度。其基本要点是:国有农场深化改革不能回避产权制度改革;现行产权制度改革措施解决不了农场诸多实际问题;立体化产权制度可以在马克思主义中找到理论根据;立体化产权制度将与管理体制创新才能构成新的企业制度。

      一、 建立立体化产权制度是国有农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1.国有农场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不能在权能的授让过程中实现。

      迄今为止,垦区农场改革与全国其他行业一样,习惯于事先把国家作为终极所有者,然后通过对国有资产管理权能的层层授让,从而构筑起产权的多层结构,其基点是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垦区几年来实行的场长负责制到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以及企业内实行的多种形式承包制,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资产横向上的平调和多头管理、纵向上的责任不清等弊端,让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在经营领域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也给企业增添了活力。但是,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目标距离甚远,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目标仍未解决,表现在:

      一是国有资产无人关心的局面无法根除。由于企业的资产终级产权是国家的,企业所经营的是他人(国家)的资产,国有资产在经营过程的安全性只能依赖于企业经营者与资产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与事业心,它是一种超越市场经济法则的依托,它不能代替企业制度,因而不能形成机制性制度;当然,国家可以通过对经营者职务的提升和经济利益挂钩等办法来调整经营者与国家利益的先天错位,以求得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营与保值增值。但这些措施远不能达到所有者本身对资产的关切程度。加上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新的管理制度尚未全部建立,一些素质较差企业经营者,一旦有机会把国家利益转化为个人利益,企业的巨额资产就会从他们的指缝中泄漏。这就使得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防不胜防,堵不胜堵。

      二是职工主人翁地位难以确立。我们常说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想办法调动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向职工让渡一些管理权益,如让职工代表大会有讨论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方案,审议企业经济收支情况等权力,成立企管会吸收部份职工代表参与决策等,仅这些措施根本无法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到视企业如同自己的程度来关心企业的命运和前途,对于绝大多数职工来说,还是“干工领工资”和“替企业打工”。一些企业领导在贯彻劳动制度和处理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时,方法的简单粗暴使职工雇佣思想有增无减。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只能在想象中体悟,实际生活中难以实现。

      三是职责难分。农业企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使得对企业的评价复杂化。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所付出的劳动不一定就小;在同一企业中,灾害严重经济效益差但付出的劳动代价反而大,这些现象很多。这些客观原因,给一些人搞短期化行为创造条件。“能贷就贷,贷来就花”,垦区企业中一到离任审计时发现留下一屁股债务的现象很多。企业亏损了,经营者该负什么责任,很难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尺寸。

      四是企业管理体制僵化。为保证资产运营的安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给企业,规定企业只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而这些条条框框对每一单个企业来说,很难做到科学与高效。即使是不合理的,企业领导人也只能先按此执行,因为他必须考虑自己的“乌纱帽”。所有这些,使得企业经营呆板,缺乏应有的活力,管理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下降。

      2.同一层面上多元化产权制度对国有农场产权制度改革的局限性。

      所谓同一层面上多元化产权制度,就是把企业资产总额按一定比例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属于多个利益主体,按照利益主体对资产占有的比例,行使所有者职权。这些利益主体,是同一层面上的投资者。为探索产权制度改革路子,近几年,垦区企业进行了产权转让、拍卖、股份制改造与股份合作制等产权改革的尝试。这些改革措施使经营者在产权领域实现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国有资产通过重组进行调整并发挥一定效益。但是,垦区农场由于国有资产存量大、农业生产效益低、自然灾害影响大等因素制约,使得国有资产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难度大。其难度表现在:

      一是求购或入股者不多。现行的税赋负担使本来经济效益不高的农场企业不堪重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也不愿把资金往亏损的企业投。垦区也试行过出售一些小企业,但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企业也不是一卖了之,出售后的企业还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二是内部职工认购比例极其有限。在股份合作制试点中,真正从职工口袋拿出来参股的钱不多。大多数单位职工个人股还达不到10%。其原因既有上面说的企业效益问题,也有职工本身积蓄不多的原因。由于职工个人购股比例少,股份合作企业在实际运作时,职工对企业关心的程度总是有限。因为企业利润分配到职工身上还不到10%。

      三是资源性资产对投资环境的依赖。垦区几百万亩土地中,立地环境差异很大,气候与基础设施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并不多;而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不能同时具备时,搞小规模生产还可以,要搞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则还需大笔投资。

      二、国有农场建立立体化产权制度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