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有句名言:“千难万难,做到实事求是是最难。讲了实事求是,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华西村党委靠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带领父老乡亲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把华西建成了“江南首富”、“农民的乐园”。 1997年,华西村农副工三业总产值达到23.2亿元,创利税2.6 亿元,与20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2500多倍和550多倍, 农民人均年收入近万元,日子过得甜甜美美。 顺应社会发展是最大的实事求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富民政策,像春风化雨滋润了吴仁宝的心田。他想,党的富民政策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改造农村,改变农民的面貌。这是“上合天理,下顺民意”的事。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最大的实事求是。 多年的实践使吴仁宝痛切地感到:单搞农业只能维持温饱和简单再生产,农民要真正富起来,过上城里人的好日子,非发展工业不可。早在70年代,全国农村都在贯彻“以粮为纲”的时候,华西村就“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一个在江南水乡办起工业,开了家小五金厂。当时很多人担心被指责为“搞资本主义”,但吴仁宝坚定地说:“办厂是为了共同富裕,别的地方迟早要走这条路。”为了保密,他们在工厂四周垒起高高的围墙,挂上厚厚的窗帘,对外守口如瓶。小五金厂在隐姓埋名的10年中,共为华西农民创造了上百万的利润,农民分配的一半来自这个厂。这是华西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的一次成功“演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农村改革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吴仁宝更加坚定地认准了这条亦工亦农的富裕之路。他们把小五金厂的窗帘全部拉开,围墙彻底推倒,堂而皇之地大办工业,到1990年,华西工农业总产值就突破1亿元,成了江苏第一个“亿元村”。 华西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农业如何发展?这是华西人多年来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村党委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开思路,扩大视野,跳出本乡本土这块“小天地”。于是,一个东西合作、南北携手的工程就在华西揭开了序幕。不久,一个地处塞上的“宁夏华西村”和一个远在关外的“黑龙江华西村”相继问世。这两个“华西村”,华西人既把他们作为扶贫的对象,又把他们作为本村发展农业的基地。华西不仅帮助这两个村培训了大批技术骨干,兴办了一批乡镇企业,还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帮助这两个村发展农业生产。1996年以来,他们在“黑龙江华西村”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垦荒地3000亩; 在“宁夏华西村”新开发土地5000亩,是本村原有耕地的6倍。农业基地建成后, 农业连年丰收。每到秋收季节,东北大米源源不断地运往江南水乡,不仅满足了华西村的需要,而且做成小包装,进入苏南超市。人们对华西把田种到塞上和关外,赞叹不已。他们说,这是华西人发展农业的一个创举。 既要合国情,又要合村情民情 华西农民说,凡是村党委说要办的事,没有一件办不成,没有一件办不好。 为什么华西村党委说到的事总能做得到,做得好?老书记吴仁宝说,我们办事既要合国情,又要合村情和民情,把上头精神与下面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没有办不好的事了。 1979年,正是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华西村却提出了一个对农业实行专业承包、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500 多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这一做法,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非难,有人指责华西不分田是“极左”、“僵化”、“不合时宜”。 这种做法到底对不对?村党委发动全村男女老少都来讨论。 “华西每人只有半亩地,若是人人都种田,能富得起来?”老人们说。 “分田到各家各户,哪里还称得上专业化?”这是青年人的呼声。 获得了群众支持,村党委心里有了底。“老当家”吴仁宝说:“人家那里土地多,工业一时又上不去,分田是为了调动大家种田的积极性。我们这里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实,分田反而分了众人的心。人家分是实事求是,我们不分也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华西前进的路。他们采用“母鸡下蛋”的办法,先后办起了以冶金、纺织和有色金属为主的40多个企业,全村95%以上的劳力投入了工业生产。在副业上,他们通过专业承包,形成了“千头猪”、“千头羊”、“万只禽”的养殖规模。工副业的崛起,为农业铺了路,促进了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粮食亩产年年超“一吨”。 党的十五大以后,苏南乡镇企业的“改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华西村办企业的改制如何进行?这时有人提出,上头已有明确指示:“抓大放小”。村党委对村办企业的情况作了详细调查,认为改制本身不是目的,通过改制要改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改出企业的高效益。中央提出的“抓大放小”主要是从全国范围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的,而乡镇企业面广量大的是中小型企业,正是这些企业,撑起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吸纳了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如果不分青红皂白都搞“抓大放小”,岂不是把许多不该“放”的企业也“放”掉了。从这一点出发,村党委提出了切合华西实际的改制方案:一手“抓大放小”,一手“抓大扶小”。对那些关系到华西经济命脉的大企业——毛纺厂、线材厂、型钢厂抓住不放,继续花力气深化改革,提高效益,一些效益较差的小企业则转给个人经营,在这同时,对那些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它们增强竞争力。由于改制符合华西的实际,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大中小各类企业都焕发出新的活力。今年1月至9月,全村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都比去年同期增长1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