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迅猛崛起的新生事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20年来,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适合我国的国情,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正确抉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艰难坎坷的路程 乡镇企业是亿万农民艰难而又成功的探索。它萌芽于50年代,徘徊于60年代,复苏于70年代, 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以后。 回顾乡镇企业20年不平凡的征途,我们可以看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开始发展阶段(1979—1983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一声春雷,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社队企业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村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当时,我国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普遍推行,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和发展。广大农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下,在新生活的召唤下,冲破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利用剩余劳动力,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拓宽生产经营领域,以多条投资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生产经营方式,有声有色地登上农村二、三产业的大舞台。1978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为2827万人,总产值493亿元,利税总额110亿元。到1983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达到3235万人,总产值1008亿元,利税总额177 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4.4%、104.5%和60.9%。 2、高速增长阶段(1984—1988年) 1984年初,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 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企业。当时农牧渔业部向中央呈送了“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3月份,党中央、 国务院批转了这个报告,即中发(1984)4号文件,社队企业正式改名为乡镇企业, 四个轮子(乡办、村办、合作办、个体办企业)、六大产业(农、工、商、建、运、服)同时发展。当时外部环境非常宽松,乡镇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接待外宾时高度评价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1988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9495 万人, 总产值7018亿元,实现利税892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35.9%、1323.5%和710.9%。 3、整顿提高阶段(1989—1991年) 这也就是三年治理整顿期间。国家对乡镇企业采取“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方针,银根抽紧,其中1990年贷款实行零增长,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因此大大放慢,大批乡镇企业被迫关停并转,几百万乡镇企业职工又回到农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了负数。但是这一阶段有个意外的收获,就是由于国内资金紧张、市场疲软,很多乡镇企业苦练内功,调整结构,依靠科技,强化管理,大力引进外国资金、技术、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并到国外寻找市场,外向型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了。1991年,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89亿元,比1988年增长了近200%。这一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总产值、利税总额分别达到9614 万人、 11622亿元和1573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3.4倍、23.6倍和14.3倍。 4、全面发展阶段(1992年—1996年) 1992年初,“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把我国改革开放带入一个新阶段。他在这次谈话中认为,乡镇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优势之一,给亿万农民和广大乡镇企业干部职工以极大的鼓舞。1992年、1993年国务院连续下发国发【1992】19号文件和国发【1993】10号文件,为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乡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又一次跃上浪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35亿人,增加值近1.8万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6008亿元, 利税总额达6253亿元。其中从业人员和利税总额分别是1978年的4.8 倍和56.8倍。 5、改革、发展与提高阶段(1997年以后) 1997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一年也是乡镇企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乡镇企业历史的新篇章徐徐掀开。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公布实施;1月14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3月1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发【1997】8号文件, 这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三件大事”。特别是在1998年4月21日, 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乡镇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讲话,极大地激发了乡镇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性。广大乡镇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认真实施科教兴企、可持续发展、外向带动和名牌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重点,不断深化改革,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1997年,乡镇企业创造增加值2.07万亿元,比1996年增长17.4%;实现出口交货值6946亿元,增长16.8%;利润总额达4865亿元,增长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