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三大提出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由于选择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正在向小康目标前进。就农村而言,乡镇企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文就用综向对比的方式,就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村“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问题谈一点想法及建议。 一、乡镇企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所谓乡镇企业,是指农村经济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各种经济组织形式的统称。它包括乡、镇、村和其它联合组织及农民个体举办的农村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其它非农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变革的产物。 我区提出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其含义是由于西藏暂不具备条件发展乡镇企业的地方,要动员、组织广大农牧民群众大力开展多种经营,为增强农牧业自身积累能力,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这是适应我区目前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可以覆盖千家万户,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乡镇企业以崭新的机制,特有的活力,冲破旧体制桎梏迅猛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单一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走向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道路。乡镇企业也在原有的社队企业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民先后突破了只能由社、队开办企业的制约,开始了个人集资办个体企业和联合企业;突破了农民不许经商的限制,开始了长途贩运;突破了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限制,逐步向二、三产业的更广泛领域发展。到1994年乡镇企业已成了以乡镇办和村办企业为主的,包括农民联合体和农民个体在内的几千万个企业群体,乡镇工业几乎涉及所有的工业门类,并形成了一批工业生产基地和骨干企业,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7600亿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31.6%,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9.5%,从业人员一亿多人。利税总额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出口商品交货值1193亿元,占全国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额的42%。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前,由于封建农奴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整个农牧区处于单一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自然经济状态,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农畜产品加工未形成产业,处于家庭手工业状态,民主改革后,由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积极扶助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和副业生产,允许自产自销,免予征税等。由于有了宽松的环境,得到党和政府的鼓励和扶持,农牧区的“五匠”(铁、木、泥、石、篾),“三坊”(磨、粉、油)等手工业和副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在“文革”中把绝大多数农牧民的家庭副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取而代之的是由集体兴办手工业和副业,即社(队)企业。 八十年代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西藏实际出发,为加快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了在农牧区实行“两个为主”、“两个长期不变”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特殊政策,自治区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农牧区多种经营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等方针政策,并建立了多种经营乡镇企业管理局。为了保证多种经营乡镇企业扶持资金,实行“定向投放,限期使用,到期收回按期周转”的办法。同时,多次组织人员赴内地参观学习。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区乡镇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993年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9118户。1994年,全区乡镇企业总收入1.9亿元,多种经营收入为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7%。二者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1.32%。占工业总产值的0.31%。 2、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更适应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起动、兴起、发展、腾飞四个阶段,引起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一大批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和其它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改变了农村单一产业的局面,从而冲破了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了农村经济全方位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注入活力。 我区多种经营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改变了农牧区单一的产业,出现了一批砖、瓦厂,粮油加工厂、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牧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为农牧业拓宽了致富渠道,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牧民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等现代经济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农牧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进程。 3、乡镇企业有力地消化了农业富余劳动力。它更好地发挥了生产力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大量存在农业富余劳动力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乡镇企业是农民自办的非农产业,其本意是通过拓展农村资源利用的范围和深度而为农业富余劳动力寻找出路,因此,乡镇企业的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经济方式最适合农业劳动力的就业。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也就是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乡镇企业是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最重要的途径。到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的职工总数达1亿多,超过国有企业职工总数,消化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半。1993年,我区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发展到9118户,从业人员51000多人。虽然我区农牧业劳动力总量不大,但据资料介绍常年约有15-30%剩余劳动力,从发展趋势看,全区每年将新增劳动力6000人左右,但乡镇企业目前只能消化15%左右,远不能解决剩余劳动力,同时,随着推行“科技兴农”、“科技兴牧”将也会出现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因此,我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