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日益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目前,乡镇企业已成为广大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应该说,乡镇企业的巨大进步是与其始终重视科技、重视人才分不开的。 据统计,至1996年底,全国由乡镇企业系统评定的职称人数超过150万人,其中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78%、20%、2%,全国乡镇企业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达338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4.3倍,人才密度由1.4%上升到5.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75.8万人,比10年前增长了17倍,其密度由0.1%上升到1.3%。正是这支乡镇企业的人才队伍,成为支撑乡镇企业的栋梁。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将逐渐丧失其往日在机制方面的优势,其灵活性、开放性、科学性以及在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亦将逊色于国有企业。随着市场经济挑战和乡镇企业的自身发展,其人才的匮乏日益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 乡镇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乡镇企业同国有企业相比—— 乡镇企业职工数量已接近国有企业的人数,但拥有的人才数量却相差10倍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相差5倍多,乡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高、中、初各级比例为1:10:39。而全国国企的比例为1:5:12。无论是人才总量,还是层次结构,其实力远远不适应乡镇企业发展目标的要求。 同未来发展需要相比: 到2000年,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30000亿元左右,出口交货值达10000亿元左右,新安置剩余劳动力3000万人,从业人员达到1.6亿人,届时,乡镇企业技术人员需求量达到5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5%;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需要90万人,同目前相比,尚有200万人才的差距。据专家测算,在经济腾飞阶段人才密度应达到7%以上,而乡镇企业目前尚不到6%。人才匮乏将是对乡镇企业跨世纪的挑战。 劳动力文化素质与其经济收入相比: 从总体上讲,文化素质越高,其经济收入越高,脱贫致富的速度越快。 (1)农户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其经济收入成正比。 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其经济收入越高。据1995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文盲户人均纯收入536.60元,小学文化程度户为643.97元,初中户为718.53元,高中户为759.10元,中专户为949.72元,大专户为1071.04元。 (2)文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村经济收入亦高。 据1995年中国农村地区调查资料,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地区,其劳动力文化指数为7.19;人均纯收入在800——1000元的地区,600——800元的地区和600元以下的地区,其劳动力文化指数分别为7.03、6.54、5.47。 (3)农户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其家庭成员从事非农产业的人数的多少成正比。 据1995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户中职工人数、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在外地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劳动的人数合计占该户劳动力的比重为: 文盲户,3.1%;小学户,5.1%;初中户,9.4%;高中户,12.5%;中专户,27.5%;大专户,39.8%。 (4)农户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其在非农产业中得到的工资成正比: 文盲户,19.9元;小学户,29.9元;初中户,58.8元;高中户,83.2元;中专户,235.2元;大专户,246.5元。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低素质的劳动力,不仅是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是制约农村经济腾飞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障碍。 我们在河南省27个县市调研所及的乡镇企业中,其劳动力几乎100%为本地农民,但随着市场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现代设备的引进,原来低素质的劳动者,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如此低的劳动素质,使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大打折扣,使不少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原料,只能生产出二流、三流的产品。由于劳动生产技术低,对机器设备的掌握周期较长,废品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先进技术对乡镇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生产上的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低、技术进步率低、能源消耗率高。如河南项城市丁集镇有一家皮革厂,花40万元购进一台全自动电脑控制的喷桨机,由于操作人员文化素质低,看不懂说明书,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故障,却排除不了,只好停机停产,最后从上海请来技术员不到一分钟就排除故障恢复了生产。又如,江苏锡山东湖塘镇一企业花1000多万元买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一年产值100万元,连这家企业的30多名职工也“养不活”。据了解,影响这一设备发挥效能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设备本身而是操作设备的人。 我们曾在河南省20多个县市乡镇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这些乡镇企业中,无论是在企业管理或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上均严重滞后,除少数企业(仅占千分之几)正在向科学的经营管理转变之外,绝大多数企业仍未跳出传统的家庭作坊式或家庭型、经验型的管理模式。这些企业虽然拥有几百万、上千万的资产,但大多数并没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甚至不少企业连会计都没有。被调查的大部分企业普遍采取家庭式管理方法,在生产上、销售上主要使用自己的亲属。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管理质量,不能对生产各要素进行最有效的优化组合,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生产中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决策失误频频发生,以致于影响了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