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必要性的几点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毅军 中共柳州地委党校

原文出处:
桂海论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李鹏总理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强调指出:“发展乡镇企业宜相对集中,并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此后,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第26条又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将发展乡镇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以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思路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说明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有其客观必要性。笔者认为,其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乡镇企业的适当集中发展,需要以小城镇为依托

      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在改革实践中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的又一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我国现今农村社会增加值的1/3,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近1/2,国内生产总值的1/4,财政收入的1/4,出口创汇的1/3,农民收入的1/3都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成为铁的事实。无怪乎外国人称之为中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它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风风雨雨,迄今乡镇企业已由迅猛发展转入发展与提高并重的新阶段。“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小而全,小而散、广种薄收式的粗放经营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当集中,使企业上规范、技术上水平,产品上质量上档次,实行集约化经营才是乡镇企业新的发展和提高方向。因为只有适当集中,形成规范经营,实现聚集效应才能增强竞争实力,顶住市场竞争的狂风巨浪。那么,乡镇企业向何处集中呢?由于主客观条件的种种局限,向大中城市转移既不可行更不可能,只有小城镇这个城市之尾,乡镇之道的城乡结合部,才是乡镇企业就近就地适当集中的理想场所。小城镇紧靠农村,又同大中城市有着密切联系,是当地及周围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有一定规模的聚居人口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其中一大批小城镇在“八五”期间相继建设起来的工业小区更是乡镇企业谋求发展的首先之地。毫无疑义,现有农村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其适当集中发展必须要以当地的小城镇为载体和依托。

      (二)小城镇建设有赖于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发展的驱动

      正如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发展需要以小城镇为载体,为依托一样,小城镇建设也有赖于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进一步发展的驱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方面,小城镇相对发达的市场、科技、文化、交通、通讯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着乡镇企业走上集中连片的集约化、集团化发展之路,使乡镇企业由“小船”变“大船”、以“舰队”而得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汪洋大海中顶风破浪,奋勇向前,不断发展壮大和提高;另一方面,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发展导致人口的集聚,二、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经济实力的增强,又推动着小城镇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完善,使一大批新型农村小城镇伴随着乡镇企业的适当集中发展壮大而迅速崛起。有关资料表明,截至1992年,全国各类型小城镇已达55,000个,其中建制镇由80年代初的2,200个发展到14,500个。1994年全国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小城镇5,467个,已建或在建的各类工业小区40,000多个。正是由于乡镇企业集中连片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节约了土地,又提高了聚集效益,进而推动着小城镇建设上规范、上水平。诸如江苏的盛泽、天津的大邱庄、浙江的龙港、广东的容奇等小城镇建设都是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当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镇上农民的生活水平,生产生活环境均优于城市,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农村城镇化的美好前景。追本溯源,它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不正是源于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发展形成规模、聚集效应的驱动吗?综观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试点,无不是以乡镇企业及其适当集中劳动的第三产业为财源、为动力、为集聚人口的载体从而促进小城镇交通运输、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等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而使小城镇初具规模并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

      (三)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实践中,我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后的又一伟大创举。它反映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的要求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以增加收入及众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的需要,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广大农户积极参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