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内部审计职能转型是审计工作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随着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仅包括基础性的微观数据,而且包括整体性的宏观数据,海量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与应用,极大地扩展了审计视野。内部审计基于一种数字化的服务方式创新,由强调监督、评价的职能,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系统化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揭示问题,大大促进了管理效率和效益,自身审计效能也得到了提高。而内部审计也需要积极探索数字化环境下的审计新模式,提高运用数字技术查核问题的能力,其中,采集数据、存贮数据、分析和处理数据将成为关键。高校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规范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下的审计职能转型,必然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革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二是在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上,审计工作逐步突破传统审计模式,高效利用数据拓展审计的职能。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利用大数据及有效分析手段助推高校审计职能转型,是强化数字变革对高校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也要有新的职能定位。 一、数字经济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结构性分析 目前,由于掌握审计数据的全面性、精细化不够,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还主要集中于财务收支的监督与检查,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内部审计职能也必然跳出财务监督的范畴,拓展到高校治理的各个层面,为高校决策及效益服务。 1.数字经济发展为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拓展提供动力 数字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由数据、信息、知识、技术汇聚而成的推动力量,成为现今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提升生产效率和促进结构优化。贯通于经济活动中的风控、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在逐步数字化,促使内部审计也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化转型的既有成果,从数据、技术、体系架构等方面布局,审计的数字化程度必然对职能转型形成强有力支撑,数据获取、清洗和处理的优势,使得内部审计实施更便捷、高效、可靠,成为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拉动力,审计工作将能更全面的搜集审计证据、更多地运用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审计,在打造高效、可充分依据的审计流程方面,为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提供动力。搭建数字化的审计流程带来全新的审计体验,也为高校内部审计带来技术手段的优势,审计数据集成化的处理,能够满足围绕高校办学目标而展开的全面性审计需要,在开展专项审计方面也能够满足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通过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支持高校管理决策,改善组织价值。 2.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不断向深度转化 数字化的审计模式,可支持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多个步骤的有效整合,通过对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综合性的比对分析,研究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实现内部审计数字化管理,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提供助力。审计业务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提高了审计发现问题和揭示问题的能力,通过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功能可以深层次的发现问题,更细微、多角度的勘察出问题根源,使得审计职能不断向解决问题的深度延伸。高校内部审计为学校教育目标服务,聚焦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项目建设等问题展开工作,在监督、评价基础上,借助数字化技术向管理各环节深入审计。以经济责任审计为突破口,通过数据分析,揭示责任履行中的问题,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以经济活动频繁的部门和重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为主要审计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可以促进学校资源优化配置;以加强对学校经费的专门监督,可以通过适时掌握的数据材料,确保经费真正应用到教学科研上。而从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入手,数字技术贯通于整个学校管理中,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深入到学校绩效管理的内在层面,推动学校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3.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不断向广度转化 数字经济对数据技术把握的优势,扩展到审计领域,使得审计工作已不在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正逐步向生产、销售、供应、管理等众多环节延伸。借助审计平台,对数据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搜集和分析,增强内部审计数据融合能力,实现审计由“点”到“面”全覆盖,审计职能由此拓宽。以关联性研究为主,数字化也为内审人员建立了一种能够整体把握被审计对象的方法,从个别业务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而能够跨越项目、区域、部门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审计,由此带来审计职能对于经营业务的全方位触达。数字技术也带来高校审计职能的调整,面对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部门管理和业务活动变得更为复杂,包括教学的直接业务、科研专项经费使用、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关乎高校管理和使用资源有效性,都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对象,高校为此投入的大量资金将是审计的焦点。审计工作将以“强管理、防风险、增效益”为出发点,在强化内部控制职能的前提下,结合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而着眼于全方位、多角度的大数据分析,将不断扩大高校审计覆盖面,关注点延伸到高校教育业务的全部领域,进一步拓宽审计职能的广度。 4.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更具有动态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