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视角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从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财务与资产管理部;王佳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研究院

原文出处:
财会通讯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我国高校审计工作逐渐走向成熟。作为高校监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诸多形式中,经济责任审计最具有中国特色,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绩效、预防和惩治腐败。2015年,《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出台,要求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地位。2019年,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修订并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全覆盖、权威性的高质量审计监督体系建设,自此,经济责任审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上述文件的发布也为新时代高校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导高校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水平。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体系建设正在不断深入推进,针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现有文献以经验研究为主,普遍缺少严谨的论证。本文对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以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为标杆推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二、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规定》,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发现,高校的实际运作中存在多层级的经济责任委托代理关系。在高校财务治理实践中,政府将教育经费与办学自主权下放至学校以促使高校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服务、实现其职能,高校校长对学校的直接领导权力来自上级有关政府部门的委托,此时政府是委托人,校长是代理人,校长承担学校的经济责任。在高校内部,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学校将各项权力下放给二级单位,二级单位负责人即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成为受托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但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且高校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会因为产出延时性、缺乏约束监督、服务间接性等原因而更为突出,由此产生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需求。

      根据干部管理权限,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由高校上级主管部门实施,加强对校长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助于推进校长经济责任履行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对其管理的中层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宣传,增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加强干部监督。两种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都是敦促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而提升办学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因两种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不同,实施的主体不同,审计内容、审计重点也不尽相同。这些不同实质是因为校长与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所担负的经济责任不同带来的必然结果。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面领导高校经济活动,推动高校经济活动高质量发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中层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其所任职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评价和鉴证,领导干部的主要经济责任为对负责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虽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有必然的联系。联系主要体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审计内容看,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着重对高校财经活动整体运行情况的检查,审计内容的覆盖面较全,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着重关注一个部门(学院等)经济活动的情况。从经济责任履行角度看,校长虽对全校经济责任发行情况负责,但更多地是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等。高校具体经济责任的落实更多由部门(学院等)的负责人即中层干部负责。作为审计而言,高校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发现的问题及报告的形式作为标准,通过对比识别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对象、维度、整改等方面的风险,形成内外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合力,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拓展内部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促使高校加强对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良好的成效,在促进高校经济活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为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D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内部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层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更好地履行所在岗位的经济责任,保证所在单位经济活动规范高效。与此同时,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也是校长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为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提高资源使用绩效,D高校在“十三五”时期对本校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36人次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类型包括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情况如表1所示。2020年,教育部对D高校校长进行了经济责任。本文将D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梳理总结,并与教育部对校长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进行对比,站在国家审计的视角审视D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反思原因,从而提高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效。

      

      (一)存在的问题

      1.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缺失。D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关注了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还重视对高校区别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特殊职能实现程度的审查,例如对资源使用或其他经济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建设、科研发展等进行评价,具体见表2。

      D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收支情况;重要经济事项决策及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同时有针对性地对部分部门、单位进行专项经费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审计。与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相比,D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部分审计内容的缺失,未能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主要缺失部分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部门重大财经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制度效果情况;内部管理和对所属单位履行监管职责情况。具体表现如下。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部门重大财经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方面。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D高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审计对象及其所在部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部门重大财经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导致部分必要内容的缺失。此外,还存在部分审计事项结果不公开的问题,具体见表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