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晓峰,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

原文出处: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为系统阐述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等一般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指导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对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工作进行指导,能够在准确把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同时认识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治理的目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开展高质量的国家审计工作,并在构建全方位国家审计监督体系中为国家治理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保障。文章通过阐述国家治理、国家审计及二者间的辩证关系,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国家治理在国家审计中的定位与作用,以及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现实要求,给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耦合路径。

      一、国家治理、国家审计及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一)国家治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内,国家治理是一个复合甚至是复杂的概念。尤其在现代化国家中,国家治理的目的是多元的,既要确保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有法可依、依法而治,也要在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中不给个人、党派、其他社会组织等带来更大影响(主要是消极影响或者负面影响),这样才能坚定国家之根基,防范治理之风险。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更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同推动国家、民族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行进。一方面,要通过提高政府能力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并在法治建设、民主体系建设中,让国家之主体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构建和优化国家治理体系,把国家治理理论体系视作是独立体系,通过深入了解、整体优化、系统完善它的逻辑分布,全面推动国家治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国家审计

      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国家治理的现实诉求、行动特征等进行全面分析的同时,更应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审计赋予全新意义,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层面上激发、深化国家审计功能,准确把握国家审计的未来方向。在我国,国家审计以公有制经济为主要对象,在审计内容方面以合规性检查为主,以真实性审计为辅。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都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引下,针对审计方法、内容、形式等问题开展了积极和卓有成效的探索,显著提高了国家审计绩效。

      (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对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梳理,既要将国家审计视为基本的政治制度设置,也要在国家治理框架下对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运行进行监督,确保所有核实记载的财务收支情况真实、有效、合法、合规、合理。第一,国家审计以满足国家治理需要而存在。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且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一个重要议题是对经济社会的监督和管理,出于这类需要,国家审计应运而生。实际上,在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国家审计就已经出现。此后,在勾画和绘制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景的道路上,国家审计一直扮演着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的角色。第二,国家审计的目标要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目标。自建立了国家审计机构之后,在任何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的目标并不都相同,战略指向也存在差异。此时,国家审计就要适时“转变”方向,在坚持服务国家治理的道路上,让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国家治理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既要保障中央取得必要的财政收入,也要促进国家执行机构履行职务,在全社会营造出国家良好治理的氛围。第三,国家审计要在推动国家良治中优化运行机制。在国家治理实践中,需要确保公共权力得到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得到充分落实,公共事务效能得到充分彰显。为达到这一目标,通常的做法是将公共权力分割成不同的“权力份额”,其中的国家审计就是要对执行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对其财务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之后,为国家治理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国家治理在国家审计中的定位与作用

      (一)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的定位

      第一,国家审计是完善国家治理的必要保障。在实施国家审计中,不但能够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漏洞予以发现、应对,还能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等形式,在国家治理层面上进行问责,这对解决政府失灵、斧正社会发展方向等都有很大帮助。第二,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运行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治理实践中,需要对国家公共资金进行高效运用,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约束,这就要求发挥国家审计工具的作用,通过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能,让各类徇私舞弊现象、滥用职权行为等“无处藏身”,并在腐败治理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把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第三,国家审计要为国家治理实践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借此提升国家治理的系统化水平。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计实践中,需要以国家治理宏观环境为背景,全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治理的要求,以及时而有效地监督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

      (二)国家治理在国家审计中的作用

      第一,国家治理的一个长远目标是构建良好治理的体制机制,帮助国家审计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需要针对审计对象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了解其内部机制的健全性和效能发挥的充分性。第二,在执行、落实国家治理方针政策的同时,要针对国家审计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的国家治理氛围。期间,要以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促进权利优化合理分配与良好运行——为指引,致力于推动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阻碍因素“筛选”出来,通过综合平衡和彼此协调,让上述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第三,将国家审计视为提升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始终坚持国家治理的根本任务——推动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率。为此,需要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防范风险的作用,通过风险预警、战略调整,实现国家的良性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现实要求

      (一)以社会过程研究方法进行国家审计溯源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国家审计溯源是关于国家审计产生、发展、存在的尚未确知、难以正面论证的前提条件,并按照客观情况以及审计的发展趋势,做出的合乎情理和逻辑的推断或者认定。国家审计假设存在于国家审计产生、发展、存在的全部环节,而认清客观现实和对国家审计发展趋势进行“准确”把握是其中的必要条件。第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中,社会过程研究方法以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为原则,借此可以回顾国家审计的发展、演变历程,继而对国家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向做出准确把握。第二,国家审计的“生存”。在国家审计出现之后,为了提升这一工作的权威性,不同政权都会设立法律法规,对国家审计的地位进行“强制”确认,既能够显著降低官员舞弊的可能性,也能将国家审计工作纳入财政、财务的监察当中。第三,国家审计的发展。在外部因素上,会计行为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审计活动的开展,为国家审计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内部因素上,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工作的耦合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