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以其政治性、法定性、独立性、宏观性和专业性,有效作用于国家治理(罗春华和赵亚妮,2023)。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钞小静,202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审计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绩显著,但仍存在审计运行体制机制与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作用发挥与党中央部署要求还有差距、全国审计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审计如何借助高质量发展政策,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审计工作的新作为,是审计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命题。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作风,将政策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有效贯通理论和实践,决定了政策实践的效能。梳理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政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部署、领导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审计监督的法规政策,国家审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并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特征。《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是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政策文件,该文件从实现“全覆盖”、加强审计监督方面赋予了审计新的含义,开启了中国审计工作的新时代。2018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以实现全覆盖”的要求,这是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之举。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总结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等,则为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本文首先在梳理近年来促进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结合可视化雷达图和曲面图以厘清国家审计政策现状、评价政策效果。最后提出政策优化建议,旨在为国家审计政策完善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新作为。 二、研究方法与政策选取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由Barney Glaser和Anselm Strauss于1967年提出,其试图在解释性的宏大理论与高度情境化和相对主义的实证经验间寻求中间地带,以构建既尊重经验事实又有一定解释效力的中层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研究的重要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步骤主要分为三步: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其基本研究逻辑是深入情景收集数据、不断比较,继而进行概念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关理论模型。它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 PMC指数模型由Mario Arturo Ruiz Estrada(2011)提出,模型的建立过程是基于拟评价的政策和任一变量间均存在关系逻辑而展开的。该模型借助PMC指数量化政策实现分析与评价功能,也可以通过PMC雷达图或曲面图直观展现政策优劣程度。作为一种定量政策评价分析方法,国内已有部分学者运用PMC指数模型对创新政策、金融政策、电商政策等领域进行了政策评价研究,这些研究也为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政策评价指标的设置和建立提供了参考。本文拟选取政策关键内容提取、PMC指标体系构建、PMC指数计算、PMC雷达图和曲面图绘制作为PMC模型研究的基本步骤(见图1)。
(二)政策选取 考虑到政策的时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研究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22年,选择国务院、审计署等部门发布的、旨在推动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为遵循权威性、代表性原则,以“国家审计”为关键词在北大法宝网站初步搜集政策,并结合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审计署官网信息相互印证和进一步补充,然后对所搜集的政策进行筛选,剔除“征求意见”等非正式或关联度不高的文本后,最终获得16份有效政策文献(见表1)。 三、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一)政策关键内容提取 政策关键内容提取具体步骤为:对所搜集到的16份政策文件作概念化和范畴化分析,采用Nvivo工具进行开放性编码,通过阅读和判别原始本文,抽取能够反映上述政策文本关键内容的开放性编码概念结果;经过反复比较和循环论证,将具有相近或相似含义的概念结果提炼为范畴,得到的结果即为开发新编码范畴结果,并随机选取分析部分过程(见表2)。
(二)PMC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参考Mario Arturo Rui Estrada(2011)、Kuang(2020)、张永安(2017)和胡峰(2020)等学者设定政策评价指标的方法,完善PMC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最终确定了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涵盖政策理念、政策内容等10个一级指标变量(见下页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