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指出:“审计工作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事业发展需要”。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入阐明了“适应性”对于新时代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新时代国家审计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改革指引。本文针对新时代国家审计工作与审计人才“适应性”问题,对如何增强审计人才“适应性”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增强审计人才“适应性”的逻辑主线,最后提出增强审计人才适应性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国家审计人才适应性的科学内涵 (一)着眼国际性。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历史潮流行径不断抬头。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主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给审计工作既带来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而,新时代审计人才应具备着眼世界的战略视野,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增强风险意识和斗争本领,强化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将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视为审计工作发展的新契机、新起点,主动应变、积极求变,不断开拓国家审计工作新路径。 (二)立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述既阐述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为新时代的国家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审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展开。新时代审计人才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和集中统一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加强审计手段、审计管理、审计理念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工作新局面。 (三)具备战略性。战略一词内含指导全局方略的意蕴。根据新时代审计工作运行体制机制以及党赋予审计工作的新职责、新使命,一方面要强化审计人才供给侧结构,充分释放审计人才内需潜能,夯实审计人才支撑,解决新时代审计工作“量”与审计人才“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审计人才质量,从战略上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审计组织方式方法,优化审计人才队伍结构层次,精准施策、因人制宜,不断推进审计成果质量。 二、新时代增强国家审计人才适应性的逻辑主线 逻辑主线是理论科学性、实践性的基本前提。新时代增强国家审计人才的适应性要围绕强化国家审计人才独立性、专业性(基点),拓宽多元培养体系(重点),提高审计工作开放水平(要点),创新有机融合发展路径(难点)四个方面展开。 (一)基点:强化国家审计人才独立性、专业性。审计机关既是政治机关,又是业务机关(孙宝厚,2018),具有双重性质。这一双重性质从根本上定位了审计人才独立性、专业性的发展基点。一方面,独立性体现在审计人才依法行使独立的审计监督权,这是审计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专业性体现在审计人才要具备审计手段、审计方法、审计理念、审计管理方面的专业化知识素养,又要有数据分析、动态分析、总量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是审计人才进行专门监督工作的专业要求。因而,新时代增强审计人才的适应性,必须充分认识审计人才独立性、专业性的内在要求,强化独立性、专业性的发展基点。 (二)重点:拓宽多元培养体系。当前,我国审计工作主要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从目前我国审计人才培养来看,大多数院校还是以会计、财务、金融、统计等专业为主,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也较为单一,很容易造成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之间审计质量的不平衡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拓宽审计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强化审计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第一,加强审计学科建设,构建“大审计”课程体系,纳入资源环境审计、农业农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等多模块课程教学。一是可以提升审计人才的专业定位,二是可以增强审计学科的独立性。第二,强化政行企校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培养格局,打破院校“一元”主体培养局限,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之间审计质量的不平衡发展问题。 (三)要点:提高审计工作开放水平。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发展要求。因而,要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水平,增强我国审计人才的国际适应性。第一,提升审计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国家经济的开放水平,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从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使其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际审计项目将不断增多,企业跨国融资和国际间资本运营将成为资本流动的新常态。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审计交流合作、跨国企业审计实践等方式方法,可以强化审计人才对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历练,提升审计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增强审计人才的对外适应性。第二,提升审计人才培养的开放水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审计工作也面临诸如审计类型、审计基础、审计制度、审计要素、审计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考验。提升审计人才培养的开放水平,不仅可以拓展审计人才的国际视野与实务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充实国际化审计师资力量,提高审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