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生成逻辑与调适策略  

作者简介:
李晓冬,讲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张敏,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马元驹,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
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需要国家监督系统做保障,国家审计行使所有权监督,且这一权力具有《宪法》保障,这种授权的法定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其必然被置于国家治理的核心范畴,因而是实现中国式治理体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性基础设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创新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新职能和常规审计任务,对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作为“三农”领域的一项重大公共政策,显然具有全过程(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环节(政策制定、执行和终结)和持续性特征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能够确保其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等功能,不仅能从表层及时发现并修正乡村振兴中的违法违规问题,而且能从更深层次的宏观体制和制度层面加以揭示并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功能,确保乡村振兴效果的实现。此外,由于乡村振兴具有涉及面广、内容覆盖面宽、持续时间长以及影响范围大等个性特征,因此必须采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这种全过程的持续性审计加以监督。从实践看,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审计署即开展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但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对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促进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功能机制、实践困境与调适策略等知识组合而成的审计基础理论的探讨文献较少,亟需从理论上加以完善。

      目前,基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视角研究乡村振兴的国外文献几乎没有,国内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仅有的三篇文献主要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作用机理、评价标准与保障措施等基础理论问题作了探讨。杜静然和赛娜(2021)从政策制定、执行和终结三阶段剖析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刘国城等(2021)基于政策、资金和项目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评价指标作了探索,并提出了审计服务乡村振兴质量的保障措施。李晓冬和马元驹(2022)参考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构建了乡村振兴政策跟踪审计的四维监督模式,有效实现了审计监督全覆盖。因此,已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启示。但整体来看,现有研究视角和内容较为分散,研究基础薄弱,尚未构建起较为完整的逻辑体系,亟待从理论上加以拓展和完善。

      基于此,本文以2019年6月~2021年12月审计署乡村振兴审计公告文本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促进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现实困境与调适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加强和完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全覆盖,推动审计监督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施效能,同时丰富和拓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相关文献。

      二、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生成逻辑

      1.理论基础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与国家审计之间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本质上是绩效审计的新形式和新发展,因此国家审计产生的主流理论一定适合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同时还应遵循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即新公共管理理论。据此,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产生的底层逻辑在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则是直接动因,二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1)底层逻辑: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这一关系中,委托人通过与受托人签订合约来明确受托人经管资产和资源的各种要求,这种要求被称为受托责任。显然,审计的内容和业务类型根据受托责任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因此,审计产生的底层逻辑在于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是指受托人为政府时所应履行的责任,该受托责任需要第三方通过评价和鉴证来予以解除。就我国来看,这里的第三方即为国家审计,且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变化。即公共受托责任的边界延伸到哪里,国家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因此,公共受托责任的不断演变是国家审计目标、范围和功能不断发展变化的底层逻辑。

      当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成为新时代政府承担的公共受托责任时,考核和评价乡村振兴的贯彻执行情况便成为审计在三农领域的主要监督内容。乡村振兴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几乎都来自公共财政,因此保证这些公共资源科学和高效使用是政府承担受托乡村振兴责任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受托责任不仅贯穿政策全过程,而且广泛存在于乡村振兴治理系统各方面,同时乡村振兴资金和资源的效益、效率和效果情况又受到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直接影响,因此为全程监督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资金和资源使用以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就必须采用具有全过程、持续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加以监督。因此,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本质是促进和保障政策执行畅通、资金使用安全和项目运营高效的公共受托责任得到充分履行,其产生的底层逻辑在于政府承担的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公共受托责任。

      (2)直接动因: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关注政府公共部门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要求政府增强服务和管理意识,明确和强化政府责任,这也是政府绩效审计的主要特征,即从内容上看,新公共管理与政府绩效审计均强调对政府履职的成本、效益、效率、公平、环境、安全以及责任履行情况的关注。新公共管理追求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直接促进了绩效审计的快速发展,因而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