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已经到来。笔者认为,乡镇企业如何用好这个机遇,关键是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结合当前的实际,笔者就乡镇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稳中求进”的有关问题,作一番思考。 坚持稳中求进, 关键在于把握好“稳”与“进”的节奏。压指标、加任务,应当从实际出发,能快则快,不能快则宁可慢一点。 在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前,乡镇企业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历程表明,一个区域选择的增长速度是否恰当合理,对于能否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组织乡镇工业过程中,存在着急躁冒进的情绪,脱离实际地攀高速。也有些地方确定指标时不是扎扎实实研究本地具体情况,而是东张西望刺探外地“经济情报”,甲地确定增幅20%,乙地则非要高于甲地不可,丙地再进一步加码,搞指标竞赛。这些指标确定后层层向下分解,并与领导人的奖金、职务升迁相结合。由于这些指标严重背离了实际,结果很难完成,有些地方就虚报产值应付上级。于是出现了一个怪圈:年初上面逐级向下压指标、加任务,年底下面逐级向上抬产值、虚报数字。盲目追求高速发展,也使有些地方今年红红火火,明年则一落千丈。目前许多地方已经有这方面的教训了。说到底,是由于许多地方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把采用行政手段压指标、加任务作为发展经济的妙计,这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 坚持稳中求进, 务必要用实践第一的观念指导乡镇企业。这个实践第一,就是市场第一,效益第一。 在如何处理速度与效益之间关系问题上,许多地方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不少乡镇企业多年来追求的是一种速度效益型即粗放型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是以高投入作为经济发展推动力的,通过高投入,刺激生产规模的平行扩张,促进产品产量和产值的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代价高昂,同时带来产品积压严重,资金大量积压,企业运转日益困难。 扭转乡镇企业效益低下、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要树立市场第一、效益第一的思想。一般认为,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益。但是反过来讲,有速度不等于就有效益,如果产品生产出来后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不能变成商品,这样的产品越多,对资金、资源的浪费就越大。如果企业利润率高,经济效益好,即使增长速度再快也不能算是过热。二是要改革考核指标体系。当前许多地方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年终对企业考核中,产值指标占比过重,对企业产生了较强的误导作用,必须尽快扭转这种状况,使产值指标在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直至取消。重点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盈利水平和上缴税金状况,把经济效益作为考核企业的首要指标。三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使企业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在当前,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积累机制和科技投入机制,使企业的积累用于科技投入的比重逐年提高,解决企业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要积极帮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解决乡镇企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要引导企业把上项目、铺摊子、平行扩张规模的积极性转移到技术改造上来,这样由于利用了原有基础,缩短了建设周期,节约了投资,项目成活率也比较高,解决了乡镇企业实力薄弱的问题。 坚持稳中求进,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活力。 只有企业具备活力,稳中求进才具备良好基础。 人们已经普遍注意到,许多乡镇企业患上了与国人企业类似的机制不活、机构臃肿、平均主义、市场反应迟钝、干部职工积极性不高等“僵死病”,其经营活力正逐步退化、钝化。实际上,许多乡镇企业面临的危机比国有企业还要严重。这是因为:第一,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更加模糊。许多乡镇企业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开办企业的资金一部分从银行贷款,一部分靠职工带资上岗,也有一些乡镇政府投入了一些资金,但实际上早已通过各种渠道收回了。有些乡镇企业完全就是靠一两个“能人”开创起来的,为了寻求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对外也称集体企业。这类产权矛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束缚了企业的经营活力。第二,乡镇企业产品结构适应能力更弱。乡镇企业大多诞生于80年代中叶前后,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当我国市场商品渐丰之时,这类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渐弱。过去人们常说乡镇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其实这是与它们在经营中大量存在“回扣”联系在一起的。回扣的存在正说明了乡镇企业产品的低竞争力。在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这些低档产品面临着惨遭淘汰的命运。但是,如果要调整产品结构,乡镇企业则面临很多不利因素,普遍严重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第三,乡镇企业的干部职工大多来源于农民,其领头人往往是农民中的少数“明白人”,总体而言,他们的文化素质、管理能力不及国有企业,因而乡镇企业的内部管理比国有企业逊色得多。 乡镇企业要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从当前的实际来看,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企业经营机制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相适应。乡镇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都与产权不明晰有关。乡镇企业要抓住机遇,在认真做好资产评估、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情况,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和经营关系,调动出资者和经营者管理好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改制以后,地方政府也要相应转变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到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来,把单个企业无力办到或办不好的事情协调好,把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承担起来,让企业聚精会神地应对市场的挑战。二是促进企业产品结构与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相适应。一方面,引导企业把投资方向从平行扩张向技术深度开发的科技项目转变,既上一批短平快项目,又上一批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大项目,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拉动产品结构的调整。同时,加快现有存量资产的调整,对无市场需求、积压严重的企业和产品,下决心关、停、并、转,让资产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流动。另一方面,以股份为纽带,引导企业发展企业集团,利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三是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压力。乡镇企业也要转变过去不计成本、管理落后的做法,善于借鉴国有企业的管理经验,从改革内部的质量管理、用工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入手,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武装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各项成本,发挥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低价优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