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家庭农场制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宁淑惠:女,经济学硕士,现任山西财经大学市场学系讲师。(邮编:030012)

原文出处:
生产力研究

内容提要:

我国农业生产的现行机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先期产生了巨大的活力后,其效力在逐步减弱。如何实现将细小、分散的传统农业,过渡到具有规模效益的高效农业,更好地与市场经济接轨,家庭农场制为此提供了途径。它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适度规模,适合机械化实施,有利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农业企业化发展,加大与市场的接轨力度。因此,农业再上新台阶应倚重家庭农场制。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6 期

字号: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大的转变,实现农业经济新的飞跃。就需要我们科学分析,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寻找出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营体制及经营模式。

      一、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广大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体制。这一体制适应了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村各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城乡差距也因此缩小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它为今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绝大多数地区是以平均分配土地经营权为基本前提,形成了数以亿计,规模过小的经营单位。带有相当程度上的自然经济色彩,与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国内、国外大市场无法对接与适应。二是农民对土地和其它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缺乏积极性。出现了我国农民拥有相当的储蓄,但不愿意更多地投资于农业。三是改革逐步出现了投资与收入比例递减,城乡收入比例差距拉大。四是农业为弱势产业的观念仍未转变。缺乏对我国农业产业将逐步成为投资热点,高效农业是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最具潜力的市场的认识。五是我国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这是农业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总之,现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不利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不利于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要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改善目前不利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依据变化了的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新的激励机制,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并实现资本和其它投入对劳动力的替代。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回报率的提高。食物产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满足需求的增长,农业占用劳动力的下降,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走市场农业的路子。家庭农场既具备了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转变的目标模式。

      二、家庭农场制的作用

      1985年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对家庭农场的研究就已经开始。所谓家庭农场制具体地讲:就是以邓小平同志“两个飞跃”思想为指导,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不变,以家庭农场为主体,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企业化管理为手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其具有的优势为:

      1、家庭农场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出现的新生事物。 土地承包后,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逐步分化,转移到乡镇企业、流通服务业等多种经营,逐步形成了新的更具活力的农村经济的产业链,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加快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农民由于长期在外,无暇经营自己的承包田。因此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承包田转包他人,土地逐渐转包到种田能手中。随着土地经营面积的扩大,经营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科学种田,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一定规模,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家庭农场。

      2、家庭农场实现了适度与规模。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农业的发展必然要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逐步实行家庭农场制符合我国的国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成为必然。家庭农场的出现,是一种适度规模的经营形式,它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3、发展家庭农场符合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机械的使用可以极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减轻人的劳动强度。但是农户经营,规模过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家庭农场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为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创造了条件。同时,增强了农民对机械和科学技术的需求。促进工业部门大批生产物美价廉的配套系列农机具,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农村购买力,形成即促进工业生产,又改善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总体发展。

      4、家庭农场可以实现把千家万户过于分散的小农经济, 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经营大户。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逐步适应经济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的需要,把家庭农场与瞬息万变的国内、国外大市场联系起来,增加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的主体。

      5、家庭农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农业企业。 当家庭农场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其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就会发生新的变化,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由以农为主向农工商全面发展转变,家庭农场将逐步转变为农业企业,实现注册登记,确立法人地位,这就必然改变“家长式”管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运用市场规则、内部优化管理、融通外部资金等有效办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