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企业充当农业产业化的龙头”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安保 李之相 南京农业大学乡镇企业学院

原文出处:
江苏乡镇企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农业产业化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据调查,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副产品由于现有加工能力、档次低而无法获得增值;农户在市场中的利益还没有一个较为可靠的载体来保障,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的矛盾仍较突出。

      乡镇企业加入农业产业链并充当“龙头”,使得原本互相分离的农业与乡镇企业融为一体,打破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分割垄断局面,从整体上说,是为实现农业的整体效益创造了一台“联合收割机”。目前,各级政府都把培育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与经验;但就全省范围来说,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龙头企业的“龙头”效益不够明显,能够在市场上稳住阵脚并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不多;二是龙头企业的“龙头”地位不够显著,其与农户之间“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一体化关系尚未形成,龙型经济还很不成熟。

      上述情况的产生既有认识上的也有方法上的问题,如何正确理解“乡镇企业充当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把这一事业推向前进,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强化整体意识,正确理解乡镇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省委省政府对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非常重视,早在1994年就作出了这一决策,后来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但是,“农业产业化”这一组织形式尚未完全深入人心,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单位对推进农业产业化意识不强,一些乡镇企业也没有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对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强化这样一个意识:乡镇企业充当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乡镇企业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接纳乡镇企业是乡镇企业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农、工、商诸多环节。农业产业细分和扩散出来的产业,如加工、储藏、运输等需要一个载体,乡镇企业便是其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载体。另外,考虑到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状,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时,也要求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介入,这样,通过龙头企业及中介组织等在市场与农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主体与市场的联系。

      其次,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农业产业不是弱质产业,而是强质产业,“如果按从基础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产业化经营综合效益计算,农业是最有前途、获利较高的投资产业之一”,乡镇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结构趋同化,这种雷同的结构是不合理资源配置的表现,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投资农业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非常可行的办法,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村,农业资源是其发展的土壤,也应是其参与市场竞争,再造优势的一个有利因素。

      第二,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

      作为龙头的企业既可以是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也可以是合作经济组织和工厂化农业经营组织。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是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机联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凡是能够牵动农业产业链的企业、组织,甚至个体户均可以成为龙头。在发展模式上,也不能搞一刀切,各地应结合当地特点,根据自身实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意利用现有的乡镇企业、供销合作社及个体私营企业等社会经济资源,发展不同形式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分析我省几个较为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如维维、如意集团等,拿维维集团来说,它不仅带动了当地奶牛养殖业,还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兴建了大豆生产基地。这种模式应是适合我省的较为普遍的模式;二是工厂化经营组织,这在一些农场和一些工厂化养殖厂中比较常见,如淮阴正大养鸡一条龙项目。这种形式容易形成规模,应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三是一体化经济合作组织,这也是今后要着力发展的一种模式,这种组织形式目前我省还比较少,较成功的有南京瑞荣养鸭合作社等;还有一种是以流通企业牵头的发展模式,目前尚在发育阶段,伴随着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进行,这种形式将大有作为。流通体制的改革还涉及到农业产业化的方方面面,有关部门应尽快落实相应的对策措施,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界限,着力解决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外部问题,理顺体制、疏通流通渠道,为建立充满活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铺平道路。

      第三,力争使得乡镇企业充当农业产业化龙头做到“三个结合”

      这三个结合是:

      1.与市场结合,实施名牌战略。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任何市场主体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充当农业产业化龙头的乡镇企业既担负着实现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重任,同时其自身也是市场主体,所不同的是,它要牵着农户闯市场,这个龙头企业的“担子”就更重了,这决定了龙头企业更应紧紧围绕市场,在选择产业化项目之前,必须周密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状况、竞争对手状况以及市场潜力如何;在打开市场过程中,就必须与名牌战略相结合,提升企业的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如南京人有爱吃野菜的习惯,在实施产业化之前,并没有整体效益,市蔬菜公司获知这一信息后抓住机遇,实施了“野菜工程”,大张旗鼓地宣传,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忽视这些工作,即使是很有潜力的龙头企业也不一定被市场接受。比如,曾经作为淮阴市四个龙头企业之一的瑞仁食品厂,花了数百万元从台湾引进了一套蔬菜食品加工设备,产品也具有相当高的科学价值,但由于市场预测失误,品牌竞争力不强,导致投产不久使告停产,损失重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