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求大 更要求强

——经济学家评说“科龙高起点发展战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14年的时间里,广东科龙集团从一个9万元起家的乡镇企业, 发展成年销售额55亿余元、利税总额8亿元的大集团公司。最近, 科龙集团又以90年代的新技术,在成都建成了全无氟电冰箱厂,营口全无氟电冰箱厂年内也将投产,从而构筑了一个以华南顺德、西南成都、东北营口为三极的“铁三角”产销基地。

      日前,在本报经济部与科龙集团组织的“科龙高起点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来自国内的著名经济学者们就科龙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讨。

      盯住市场创造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认为,在转向市场经济中,需求的约束加强了,特别是在某些出现过度竞争的行业,大家都挤到同一个市场上,拼得头破血流。富有创新精神的厂家应致力于开发新产品,或者具有新功能的产品,以便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引发出来,不仅避免了过度竞争带来的资源损失,而且开拓创造了新市场。科龙集团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它懂得如何去开拓需求、创造需求,如:它开发的能左右开门的冰箱,以及环保冰箱等,都是满足人们潜在需求的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灼基说,科龙集团发展这么快,就是盯住市场、发挥优势的结果。进入市场要把握住这样五个方面:第一,市场是变动的,人们的需求是变动的,所以要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发展自己的产业。第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你能发展的别人也能发展,你能制造的别人也能制造,只有占领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否则为什么原来有100多家冰箱厂,现在只剩下10多家呢?第三, 市场的优势是不断转化的,现在有优势,不等于永远有优势。科龙规模这么大,如果不在技术上、质量上、品种上创新,就可能连原有的优势都保不住。第四,潜在的市场要发掘,发掘后要转化为现实的市场。第五,要不断创新。

      科龙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呢?肖灼基认为,科龙不仅要求大,更要求强,不仅要重视产品的生产,更要重视运营,包括资本运营。当企业规模很大时,管理的难度也大了,保市场份额的难度也大了,筹措资金的难度及人才保障的难度都大了,这就需要科龙进行体制创新。

      强化主业是灵魂

      突出主业,是科龙发展的一大特色,冰箱和空调两个制冷产品,始终是科龙生产的两大主角。以冰箱为例:1985年年产量为3万台, 1997年则上升至248万台。近年科龙集团通过H股上市和国际融资,拿回20多亿元资金,也没有搞产业多元化,而是坚持投向制冷行业。

      北京企业研究所所长贺阳谈到,前些年,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企业大了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叫规避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现在,理论界、政府官员和舆论界越来越多地认为,盲目多元化不是好事,这方面失败的例子很多,不少红极一时的企业因此而陷入困境。科龙没有走入误区,从冰箱到冷柜到空调,三大系列产品之间的相关度很高,都属于制冷行业。正是因为科龙不盲目搞多元化,才有可能尽可能多地把财力、人力、物力投入于主业,去达到经济规模。在品种上、价格上、成本上、售后服务上,才能优于别人,充分发挥资源的集中优势,这一点对很多大企业、大集团是有借鉴价值的。

      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所长魏杰认为,科龙集团成功的一个主要经验是,在发展战略上,坚持把培养和发展制冷家电这个主业放在第一位,可以说,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动摇过。在房地产热的时候,科龙还在喊着强化主业的口号,这是很难得的。我国不少企业在发展中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盲目追求发展上的多元化,没有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主业,结果使自己原有优势丧失,最终走向失败。科龙恰恰在发展战略上,以主业为中心,坚持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的方向,避免了多元一体化的误区。

      科龙集团总裁潘宁曾经这样概括他们的发展战略:“不熟不做”,就是说,不是自己熟悉的制冷行业,优惠再多,有利条件再多,也不进入。对此,经济学家们给予高度评价。经济学家钟朋荣认为,科龙不仅不在众多行业中四面出击,在主业上还进一步缩小战线。他们将一般部件扩散到社会其他完全可以保证质量的企业中去生产,而自己集中精力抓关键部件的生产、开发和提高,这一点与世界上许多大汽车企业实施全世界范围的最佳采购、把产品部件的自制率降到30%以下的战略是一致的。这一战略不仅会进一步推动科龙集团在更高层次上大规模发展,还会带动许多相关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专家们认为,提倡主业突出、专业化发展,并非排除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道路,但这些年来出现的不顾企业自身条件、盲目跟风搞多元化的倾向必须注意防止。钟朋荣还提到,目前我国企业兼并大致有三个目的,一是扩大块头,二是包装买卖企业,三是发展主业。扩大块头虽然可以使一个规模不大的企业,一夜之间变成“儿孙满堂”的大集团,但效益并不好。包装买卖企业是近年来颇流行的一种做法,但企业兼并后能够高价卖出去的不多,吃进后消化不良的不少。科龙始终坚持把兼并做为发展主业的手段,因而兼并没有把科龙引向多元化,也没有影响它的健康发展。

      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

      科龙集团的成功除了有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外,还得益于其经营方式。魏杰认为,科龙集团在经营方式上,较早地放弃了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高效经营模式。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可能造就大企业集团,因而科龙较早地注重了资本经营。但是,科龙不是盲目地搞资本经营,而是坚持了资本经营必须以生产经营为基础的原则,始终把资本经营当作保证生产经营高效发展的手段。脱离生产经营的资本经营,结果只能是形成泡沫经济。

      在融资方式上,科龙及时地把单纯的间接融资转向了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成功地在香港上市,有效地利用了海外资本市场。我国不少企业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融资,结果使自己陷入了沉重的债务之中。而科龙则成功地利用香港资本市场解决了这个问题,形成了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的灵活融资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