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市场,正在全面形成和发展中。从1997年下半年的情况来看,全国600余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和供过于求的占98.4%, 供不应求的仅占1.6%。今后相当一段时间,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持续。 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广大消费者是前所未有的好事;而对众多企业来说,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乡镇企业。可以说,买方市场对乡镇企业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亏损面达15%左右,比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 和前些年乡镇企业超常规的增长速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亏损的大背景,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 如何适应买方市场,再造乡镇企业当年的辉煌?日前,在一次专题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和乡镇企业家代表,就此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一些思路。 素质如何提高?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竞争已由原来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了价格、质量、品种、品牌甚至服务等全方位的综合竞争,这意味着卖方市场条件下乡镇企业“低价格求生存”的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那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盲目铺摊子、上规模,以粗放经营求得高速发展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竞争要求。广大乡镇企业要再造昔日辉煌,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提高素质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二是提高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秘书长王晓东认为,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应当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以更加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现代的企业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依靠科技进步,是乡镇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专家们认为,乡镇企业要逐步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条件的大中型乡镇企业都应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同时应大幅度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投入的主体,以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结构如何调整?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本地的实际,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乡镇企业实现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重要途径。 产业结构究竟如何调整?有关专家和乡镇企业家都认为,乡镇企业应发挥与农民、农业、农村联系密切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柳可白指出:在乡镇企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很少,乡镇企业主要分布在纺织、食品、烟草、酒类、饲料、皮革羽绒制品、木材加工等行业,企业个数、职工人数、总产值分别占总数的1.5%、10%、1.3%,绝大多数的企业仅仅是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基本上是与农业割裂的企业。他认为,与农业有关的市场是中国目前非常落后的一个市场,对于乡镇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市场,应当成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机制如何创新?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已经相对弱化。产权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机构臃肿等国企固有的弊端在部分乡镇企业身上也逐渐显露,这些企业被人们比喻为“二国有”。 面对买方市场的竞争压力,对乡镇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再创机制优势,成为乡镇企业二次腾飞的必然选择。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认为,现在有的地方的乡镇企业片面强调“造大船出海”,而忽视了企业内部产权的明晰,甚至出现了行政干预的做法,这是很危险的。他指出,规模经营是企业上档次、增强抵御市场风浪能力的有效途径,但首先必须明晰产权,在此基础上再解决“造大船”的问题。